眠月線到底爆紅什麼?阿里山最壯麗的失落鐵道秘境

分享
收藏
阿里山除了有日出、神木和小火車,在2020年最爆紅的景點,就非眠月線莫屬了,原始林相搭上荒廢的鐵道橋樑,成為熱門的打卡地點。
?近期拜訪眠月線的田定豐和魏華萱(小猴) /影片來源:三立新聞網
?近期錄製的行腳節目《上山下海過一夜》 /影片來源:上山下海過一夜
眠月線原先受到政府管制多年,隨著政府開放山林的政策,於2020年2月已公告解除管制,因該路線會經過「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需事先申請一葉蘭保留區進入許可。
早在民國60-70年代,溪阿縱走(或稱阿溪縱走)是一條非常熱門的健行路線,從嘉義的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走到南投的杉林溪遊樂區間的行程,歷經九二一大地震、七二水災(敏督利颱風)和八八風災,造成眠月線沿線隧道、路基嚴重崩塌損壞,溪阿縱走路線坍方中斷,至此沉寂進歷史裡。
爾後,經過山友不斷的探勘,開闢出一條替代路線,稱為「新溪阿縱走」。從「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前往眠月線「石猴車站」,繞經「松山」,再沿支稜下到「水漾森林」,再循「鹿屈山」林道下到「杉林溪森林遊樂區」。
路線規劃
新溪阿縱走路線: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眠月線→石猴車站→水漾森林→鹿屈山→杉林溪
D1: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3K, 30分鐘)→大塔山登山口→(0.9K, 30分鐘)→隧道崩塌點→(1.5K, 30分鐘)→塔山車站→(2.8K, 110分鐘)→眠月車站→(1.7K, 30分鐘)→石猴車站(宿)
D2:石猴車站→(2K, 90分鐘)→松山→(2.5K, 70分鐘)→酒瓶營地→(0.9K, 80分鐘)→眠月神木叉路→(1K, 40分鐘)→眠月神木→(1K, 20分鐘)→眠月神木叉路→(0.7K, 40分鐘)→水漾森林(宿)
D3:水漾森林→(1.9K, 75分鐘)→鹿屈山叉→(1.7K, 50分鐘)→工寮→(4.9K, 100分鐘)→鹿屈林道叉→(0.7K, 30分鐘)→仁亭登山口(杉林溪森林生態園區)
給初心者的建議
1.由阿里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或杉林溪森林生態園區進入,皆須購買入園門票。
2.該路線會經過「台灣一葉蘭自然保留區」,依照文化資產保存法規定,需於進入前5-60日申請一葉蘭保留區進入許可,單日人數上限500人。
3.明隧道的坍方處和隧道內的坍塌處,請小心通過
4.途經的隧道長且黑暗,請攜帶頭燈照明。
5.塔山車站至石猴車站之間的高架鐵道,附著苔癬濕滑,請小心行走,也請穿著抓地力較好的登山鞋。
6.新溪阿縱走沿途活水源共有四處,前二為眠月線水源
(1)塔山車站前崩塌隧道內,石壁流出的泉水,有水桶接引。
(2)石猴車站前石壁水源,標示27橋樑右邊小溪有伏水流出。
(3)水漾森林。
(4)亞杉坪林道工寮。
眠月線的召喚魔力
阿里山眠月線近期成為熱門打卡和攝影景點,到底在紅什麼呢?全長9.2公里,全線蜿蜒於海拔兩千公尺以上的崇山峻嶺間,有鐵道、高空橋梁、森林、懸崖、隧道、舊車站等景致,行經21座橋梁和14座隧道。
眠月線全程只能徒步,分為一日單攻行程和二日紮營行程,以及結合水漾森林的新溪阿縱走三日路線。眠月線一日單攻來回的時間,約為七至八個小時。
這邊要跟大家呼籲,眠月線有難度和體力上的要求,並非易達性高的網美景點,請審慎評估自身能力,並備妥裝備,否則不宜貿然前往。
規劃二日紮營行程,需要重裝,背負帳篷、睡袋和露營裝備,由於部分營地附近沒有水源,需要自行背水,以及做好取水和用水安排,由於水源有限,部分山友對於水質有疑慮,個人建議最好從山下背水上去。
我們這趟是走新溪阿縱走的三日行程,特地挑選了平日出行,雖然自行背水很重,但我們第一天沒有時間壓力,沿途緩慢旅拍,在夕陽前抵達石猴車站紮營。
疫期期間,國旅當道,國人一窩蜂風靡登山和戶外活動,平日人潮偏多,假日人山人海,若為紮營行程,請務必抵達,才會有營位。
沼平車站遠眺眠月線
進入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後,我們在櫻花季到訪,感受到處處皆是詩意的浪漫,一開場就是連連的尖叫聲,也許四月天是造訪眠月線最適合的季節,氣候舒適又處處花開。
從遊客中心到達沼平車站,為2.2公里緩上坡,遊園車行駛約10分鐘,徒步約30分鐘,一般遊客都會在遊客中心站搭乘電動遊園車,單趟車票60元,來回車票100元。
既然我們身為登山客,不是網美遊客,就一路慢慢走上去,不但能省下60元,重點是沿途都有櫻花可賞可拍。
沼平車站為2010年啟用的新車站,由日本五十嵐設計師親手打造,一樓部分採RC構造,二樓為挑高木造結構,以完全榫接工法,不用任何一顆鐵釘,呈現復古鐵道風情。
沼平車站前的觀景台,一定要佇足遠眺,除了可以看到塔山和小塔山,還可以遠望眠月線的明隧道,那就是我們要前往的地方,看起來很遠,失落的鐵道秘境就在那裡。
由於祝山線,仍行駛火車,鐵道上禁止行人通行,建議由沼平車站後的塔山步道,銜接至眠月線。
阿里山最後失落的鐵道
阿里山鐵道,目前唯一尚未修復的鐵路支線,就剩眠月線了,那種失落的憑弔,僅眠月線獨有,因此網路上的文章和影片,多以「失落」兩字來形容眠月線。
今年大批遊客進入,造成當地環境的負擔,林務局林鐵及文資處已啟動「眠月線修復可行性評估」,預定2020年底前完成現況調查及可否通行、營運方式、修復方案之評估規劃。
也許不久的未來,我們能夠看到「眠月線」復駛,在此之前,都是最後失落的鐵路。
進入森林步道後,會經過大塔山步道天橋,祝山線與眠月線鐵道分岔處,取左往眠月線鐵道,有人是這麼說的,往右去看太陽(祝山日出),往左去看月亮(眠月)。
最夯崩塌明隧道
整條眠月線,很夯的第一拍攝處,就是從沼平車站就能看到的明隧道,第一明隧道遭山壁上方崩塌的土石,被一分為二,也是眠月線打卡的秘境。
這一段明隧道,老實說修得不錯,原先預定於2009年恢復通車,卻在通車之前遭受八八風災(莫拉克颱風)再度重創。
岩石崩塌目測約40公尺,驚嘆落石就狠狠地削掉了明隧道,大家通過崩塌處,請務必盡速通過,注意落石。
第一明隧道的景觀,是沿線視野裡最遼闊的,能望見阿里山森林遊樂區,觸及雲海,以及夜裡的月光。
欣台灣好遊趣!精選行程推薦
?台灣超值團體旅遊
?省荷包台灣自由行
?更多國內主題旅遊看這裡
崩石深處還有路
走進第二個隧道,是全程最長的隧道,長414公尺,海拔高度2344公尺,路面上有不少泥濘跟積水處,由於隧道無光源,請務必攜帶頭燈照路,並請慢行注意安全。
這裡最需要注意的,會遇上一處土石崩塌處,遠處一看到,我還想說要怎麼過,好在頂處已經被清出了洞口,離隧道頂很近,穿行時請小心頭。
這裡也是全程最輕鬆取水處,山壁上有接引山泉水的水桶,水源不斷但量不多。
通過隧道後,就會抵達塔山車站,月台後頭就是塔山,走到這裡,眠月線就走一半了。
塔山車站曾經是台灣最高的車站,海拔2346公尺,如今不見站體,只留下了木造的月台,地基很平,相當適合搭營。
這裡需要留意的是,大家容易在這迷路,請取月台右側的草堆裡走,會看見登山布條,續行會再接回鐵道。
踏上怵目驚心的高空鐵道
眠月線整條路線,我最喜歡的區段,就是塔山車站到石猴車站,一連串漫步高空的鐵道橋樑,不停拍的尖叫和驚嘆,數著走著,一共有24座橋樑。
不少鐵道高達七、八層樓,架高在峽谷之上,走起來實在怵目驚心,建議大家要小心腳步,尤其不少木頭上有苔癬,一定要注意安全。
我最喜歡挑選蜿蜒成弧形的鐵道拍照,瞬間有了深度,而時光不停變換,駐留下的,就是眼前的一切。
檜木與杉木狂舞之森
過了眠月車站,會進入檜木林區和杉木林區。紅檜讓我駐足好久,這裡曾經是紅檜的世界,歷經漫長的伐木,以及山老鼠的無情肆虐,能好好留存下來,是感謝,更是疼惜。
有一區是茂密的杉木區,跟心目中錯落有致的杉木形象不同,樹木交疊到秘密麻麻,像是熱帶叢林一般,散發旺盛的生命力。
這一路上相遇的樹木,都是巨人,這是他們世代居住的住所,謝謝他們生生世世的守衛,帶給我們美景和芬多精,願我們都帶著感謝,不著痕跡的路過。
斷頭的石猴,反招來更多注目
當我們進到石猴觀景台,代表這段路要進入尾聲了,石猴曾經是阿里山眠月線最著名的地標,搭眠月線就是要來看石猴的。
多年前的九二一地震,高達12公尺的地標石猴,已經被震毀,石猴遊憩區至此走入歷史。
那場小時候歷經的地震,在我心裡依然膽戰心驚,過了那麼多年,依然在這座島嶼留下無法復原的傷痕,猴頭沒了,只能藉由照片想像,遙想石猴的調皮背影。
?2020年的石猴,只剩下身軀
?921前的石猴 / 圖片來源:國家文化資產網
眠月線,休眠多年以後,隨著國家開放山林,一躍成為遊客爭相拜訪的路線,眠月線的歷史變遷,令人興歎,歷史就是沒有窮盡的終點,當你以為已經山窮水盡,命運自會長出一條出路。
絡繹不絕的遊客,來到這,聽著那沒經歷的石猴歲月,透過猴子殘存的身軀,靜靜地憑弔。
眠月線的終點,就是石猴車站,站體有一半傾斜,這裡也是我們新溪阿縱走的第一日紮營地,碰巧平日沒有太多遊客,我們順利在車站內紮營,太感恩了,能夠遮風擋雨。
這一晚,我們住在林蔭下,安安靜靜,晚餐後,想去附近找星空,我們爬上了石猴頂部,差不多是脖子的位置,靜臥在上頭,安靜的看著星光。
不一會兒,就看到了流星,這一夜在心裡是滿滿的幸福,我可以安心地入眠。
美麗的星空一直在,在老祖宗的年代,這一片能帶給我們安穩的方向和力量,如果我們迷航在城市的燈紅酒綠,別忘了再去探探夜裡的星空。
總有星子,會奮力地為你發著光,在你最黑暗和脆弱的時候,從好幾百光年以外,帶給你一閃一閃的力量。
圖、文 / 劉士銘(六肆零)
欣台灣好遊趣!精選行程推薦
?阿里山五奇!說走就走
?省荷包台灣自由行
?更多國內主題旅遊看這裡
延伸閱讀!你可能有興趣
?阿里山8大經典拍照主題攻略 全年度與季節性景點一次掌握
?公路祕境小旅行:阿里山茶鄉邂逅祕密森林 跟著鄒族獵人一同去打獵!
?隱藏版!山中懷舊民宿,邊喝茶、泡湯、欣賞一覽美景
-------------------------------------------------------
最新最完整的台灣旅遊資訊就在「欣台灣」!
歡迎關注 欣台灣頻道:https://solomo.xinmedia.com/taiwan
加入欣台灣Facebook粉絲團:https://www.facebook.com/XinTravelTW/
台灣行旅時光:http://bit.ly/3aCqks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