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新竹新校園運動】吳龍傑建築師將「地景轉化」營造連續性的動線/港南國小

By 欣建築2020/06/29
article cover

融合學校目前地標「海洋司令台」及海口溝生態觀察等特色教學,做為後續校園建築的特色空間;攝影/邱佩儀

新竹市「新校園運動」校園規劃及美感教育計畫「參與式設計工作營」第六場來到「港南國小」,邀請寬和建築事務所吳龍傑建築師談山海之間_看見與看不見的生活構築,分享事務所執行過的公共工程與私人住宅的案例,講述如何尋找來自土地的養分。「以建築作為一種平台,在溝通中找機會。」吳龍傑建築師說道。
吳龍傑建築師分享,為了讓想像接近事實、讓空間接近事實,面對建築的真實過程中常來往基地中觀察與學習,在施工現場用模型與師傅討論尺度、材料關係,在邊做邊學中尋找答案,學習與環境共生。吳龍傑建築師表示,「在過程中修正是必然的學習態度」有些事情總是會慢慢清楚,向參與工作坊的老師、家長與關心校園整體規劃之人員建立基礎的觀念。

吳龍傑建築師介紹寬和建築歷年作品;攝影/邱佩儀

工作營活動現場;攝影/邱佩儀

工作營活動現場;攝影/邱佩儀
接著分享宜蘭公共工程的經驗,如何在大尺度中建構關係,創造有機的地景路徑,並將「地景轉化」營造連續性的人為活動場所。吳龍傑建築師提及「冬山河鐵人三項訓練中心」的土地連結,接續斷裂的動線,讓坡道成為空間的一部分,也成為地景水平展開延伸的意象,呼應周遭環境,將量體的內化轉化成地景的一部分。
在環境中找到合適的角色,重新發現美好。在「非都市地區透天街屋」作品中,吳龍傑建築師解說此建築物順應北向,在設計策略上以深出簷、大開窗、水平開展的大平台與農業地景。此外,位於花蓮縣「九曲洞生態名隧道工程附屬廁所」的作品,展現請寬和建築事務所向環境學習共生的態度,延續既有山壁剖面,挖出空間量體將量體平移,產生虛空間創造綠的空間,以及介紹宜蘭冬山鄉「梅花湖水岸步道景觀橋及平台周邊景觀設計」在環境中找到適合的角色,可以停留也可以遠望。

梅花湖水岸步道景觀橋及平台周邊景觀設計;圖片提供/吳龍傑建築師
「冬山火車站高架橋下閒置空間場域再造」為地方基礎設施邊緣空間,寬和建築事務所團隊重新整合城鎮生活及農業地景,創造多元文化場域,並梳理出自行車、居民及遊客動線交織的紋理。橋下空間的活化與再利用,提供一個容許不同使用者在不同時段,可以聚集在一起的生活場所。

冬山火車站高架橋下閒置空間場域再造;攝影/楊昱維
上午場的「參與式設計工作營」除了聆聽吳龍傑建築師的專題演講,還特別邀請港南國小陳麗雲校長、各處室老師及志工家長腦力激盪,思考未來校舍拆除重建工程的需求,將未來的想像寫到便條紙上。首先,港南國小陳麗雲校長表示,需結合「海洋司令台」、「五指山景」、「金城湖賞鳥區」、「香山紅樹林公園」等校園環境特色,並重新思考跑道、校園遊具設計,讓孩子能更親近海口構的自然生態,兼顧安全能及就近觀察生態。

港南國小陳麗雲校長;攝影/邱佩儀

上午工作營活動現場;攝影/邱佩儀

吳龍傑建築師先針對基地現況繪製草圖整理思緒;攝影/邱佩儀

吳龍傑建築師手繪校園配置圖;攝影/邱佩儀

中華大學建築系同學協助模型實作;攝影/邱佩儀

工作營活動現場;攝影/邱佩儀

校方提出對校園的願景及改善的地方;攝影/邱佩儀

下午擴大「參與式設計工作營」美感計畫,在體育館內分兩梯次,邀請港南國小不同年級學生共同參與,請小朋友畫出心目中的港南國小,描繪未來的學校樣貌,創造屬於港南國小的清明上河圖。
鼓勵孩童暫時先跳脫學校框架與校舍重建基本需求,以「學校為核心」延續活動主軸,不設限孩童的想像空間,再由吳龍傑建築師彙整老師們的意見與孩童的期望,讓校園規劃設計更貼近人的期望。面臨新竹市香山區港南國小暨附設幼兒園的校舍拆除重建工程,首先要解決校舍老舊及某些易淹水區域,以及戶外活動空間太熱的問題。

以「港南上河圖」為題將草圖紙捲軸展開,讓孩童在上面分別繪製自己心中的港南國小,孩子們發揮創意;攝影/邱佩儀

下午工作營活動現場;攝影/邱佩儀

工作營活動現場;攝影/邱佩儀

吳龍傑建築師對於此次的設計策略,將常淹水的地方轉化成生態池,重新配置校舍量體,將量體架高讓地面層增加半戶外空間,也善用操場中間部份空間增加建築體,操場環狀跑道得以保留外,也藉以區隔出靜態與動態的校園活動場域,在新的校園入口增加風雨活動場成為家長等候區,以環狀走廊串接新舊建築及體育館等空間,在原有地標「海洋司令台」結合新的平台創造出「海洋瞭望臺」,成為觀察海口溝的生態教室,也呼應週邊地景,讓港南國小成為觀賞新竹地景的特色學校!最後邀請學生一人一棵為校園做樹及種樹,共同完成港南國小校園整體規劃建議提案!

孩子們畫出希望未來校園中的樣貌,過程中充滿童趣;攝影/邱佩儀

體驗模型實作的樂趣;攝影/邱佩儀

在參與式設計過程中港南國小陳麗雲校長給孩童一個創新學習生活場域的期盼
;攝影/邱佩儀

希望未來校園中有螃蟹形式的生態教室;攝影/邱佩儀

港南國小孩子一人一棵為校園做樹及種樹,透過模型實作認識校園周遭特色;攝影/邱佩儀

讓孩童為自己校園種樹;攝影/邱佩儀

以模型做為設計溝通的工具;攝影/邱佩儀

吳龍傑建築師以模型實作回應陳校長、老師、家長及孩子們的需求;攝影/邱佩儀

模型實作過程;攝影/邱佩儀

吳龍傑建築師分享校園配置的設計概念;攝影/邱佩儀

模型成果;攝影/邱佩儀

模型成果;攝影/邱佩儀

模型成果;攝影/邱佩儀

工作營活動現場;攝影/邱佩儀

「新竹市新校園運動校園規劃及美感教育計劃」工作營活動大合照;攝影/邱佩儀


【活動資訊】新竹市「新校園運動」校園規劃及美感教育計畫 (無需報名,直接前往現場參加)

日期:2020.07.10(五)
11:00-12:20 成果分享會
13:10-17:00 設計座談會
地點:新竹公園麗池園區「竹風茶廳」(新竹市東大路一段2號)

活動說明:
新竹市政府延續「新校園運動」精神,自107年度辦理新竹市「城市美學4.0」國際工作營精神後,今年以「以學校為核心」作為工作營課程及參訪等活動發想的起點,帶領建構學校親師生共同參與空間規畫的對話機制,期許每一所學校都能呈現簡約、有秩序的空間線條,學校空間如何創造出讓全校親師生動手做、動腦思考、用心擘劃的教育空間,以落實新世紀的教育理念,並回應新興課程、教學的運作形式,是本計畫亟欲探索的議題;這樣的發想真正在校園被實踐後,同時也期待學校能透過社區學校化的教育理念。

本次參與共計新竹國小、光武國中、關東國小、建功國小、新竹市立幼兒園及港南國小等六所學校,陸續完成「新校園運動」校園建築美學參訪活動及「新校園運動」校園規劃及美感教育工作營產出各校成果模型進行成果分享,在此邀請參與校園規劃實作工作坊的學校及專業團體同聚交流,共同激發出新竹市「新校園運動」的發想方向。

成果分享及參展學校:
新竹國小
光武國中
關東國小
建功國小
新竹市立幼兒園
港南國小

成果分享及設計座談團隊:
常式建築師事務所/張匡逸
寬和建築師事務所/吳龍傑
繼光工務所/賴人碩+吳建志
建築製造所/楊紹凱+白宗弘

主辦單位:新竹市政府教育處
承辦單位:雄獅集團欣傳媒_欣建築

【欣建築走讀】都市再生x老屋活化願景/舊建築再生讓新竹不一樣
日期:2020.07.17(五)、07.18(六)
導覽解說:欣建築社群副總監 吳宜晏
>報名及詳細行程

【走讀筆記】新竹市新校園運動校園規劃及美感教育案例參訪
> 新竹市「新校園運動」參訪兩日遊!走讀四大主題校園規劃設計案


【工作營側記】新竹市新校園運動校園規劃及美感教育工作營
> 第一場 新竹國小附設幼兒園
> 第二場 光武國中
> 第三場 關東國小
> 第四場 建功國小
> 第五場 新竹市立幼兒園
> 第六場 港南國小

==========
攝影、撰文、編輯/邱佩儀
校閱/王彤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新竹都市再生
更多國內外建築脈動及作品介紹請上【欣建築
港南國小吳龍傑建築師校園規劃設計校園美感工作營參與式設計新竹建築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