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旅行

山水人文看安徽之山水篇(二)

By 欣中國2020/07/07
article cover

九華山:山川錦繡 秀甲江南

天開神秀九芙蓉


仁河攝

唐朝李白在其詩《望九華贈青陽韋仲堪》中雲:“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河掛綠水,秀出九芙蓉。”九華山天開神秀,清麗脫俗,是大自然造化的精品。境內群峰競秀,怪石林立,九大主峰如九朵蓮花,千姿百態,各具神韻。景區內處處有清溪幽潭、飛瀑流泉,構成了一幅幅清新自然的山水畫卷。入山中,可觀雲海、日出、霧?等自然奇觀,氣象萬千,美不勝收,素有“秀甲江南”之譽。

圖源:九華山風景區管委會

去九華山,一定要登天臺。天臺峰是九華山的第三高峰,海拔1300 多米。民間有“不登天臺,等於沒來”的說法。
在天臺峰上極目遠眺,天地渾然一體,長江如練隱隱可見。周圍的岩石,奇形怪狀,多呈黝黑色。在天臺峰上看日出,其瑰麗景色不亞于在泰山日觀峰看日出,因此“天臺曉日”被列為“九華十景”之一。

人文與自然薈萃

仁河攝

山川錦繡。九華山的文化底蘊也是深厚綿長。晉唐以來,陶淵明、李白、杜牧、蘇轍、王安石等文壇大儒遊歷至此,吟誦出一首首千古絕唱。而黃賓虹、張大千、劉海粟、李可染等畫壇巨匠也揮毫潑墨,留下了一幅幅傳世佳作。其中,唐代大詩人李白三上九華山,寫下了數十首讚美九華山的不朽詩篇,尤其是“妙有分二氣,靈山開九華”,成了九華山的“定名篇”。

蘇轍的“忽驚九華峰,高拱立我前。蕭然九仙人,縹緲淩雲煙”之句,則將九華的雄峻秀麗盡展世人眼前。


仁河攝

而宋朝詩人陳岩的“笑闖黃冠高切雲,前攜後掖互相親。我來歷歷披雲看,試問肩隨是幾人”,描述了千百年前的九華盛景。

九華山現存文物 2000 多件,歷代名人雅士的詩詞歌賦 500 多篇,書院、書堂遺址20多處,其中明萬曆皇帝聖旨和清康熙、乾隆墨蹟等堪稱稀世珍寶。

九華山歷史文化豐厚,歷史上文人雅士除了以詩文讚美,還留有數百處摩崖石刻,分佈于全山各景點。這些摩崖石刻,筆力蒼勁,字體秀美,具有名家風範。署款的有軍人,有名士,還有普通遊客。石刻氣勢磅?,文采飛揚。

九華山生態環境極佳,森林覆蓋率達 90% 以上。茂密的森林植被系統起著涵養水資源、保育土壤、固碳釋氧、淨化大氣環境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作用,使九華山成為天然氧吧和動植物基因寶庫。目前山中有 1460 多種植物和 216 種珍稀野生動物。行走山中,珍稀樹木、奇異花草、珍禽異獸等皆可遇到。

九華山的後山同樣秀美綺麗,已經開發了蓮峰雲海景區,距青陽縣城西南 8 千米,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主峰蓮花峰海拔高1048米,在相連幾座山峰的簇擁下,遠觀如盛開的蓮花吐蕊展瓣,亭亭玉立于群山之中。每當雲霧彌漫山谷之際,群峰時隱時現,宛如出水芙蓉,又似煙波浩渺的海上浮動著的蓬萊仙島。

淮河(安徽段):淮水東流千古事

淮水風情無限

“走千走萬,不如淮河兩岸。”據傳說,三千年前,一條大河在山間流淌,一種叫“隹”的短尾鳥棲息在河邊,“淮水”因此而得名,這就是淮河。

淮河是中國的七大水系之一,源出河南省桐柏山山區,流經河南、安徽,全長約 1000 千米。安徽境內,它流經阜陽、六安、淮南、蚌埠,向東注入江蘇洪澤湖,長400多千米,主要支流有潁河、西淝河、渦河、澮河、史河、淠河等。皖北六市亳州、阜陽、宿州、淮北、蚌埠、淮南都在淮河流域範圍內。



歷史上,淮河水利失修,水災不斷。20世紀50 年代,黨和國家重視淮河建設,修建了佛子嶺、梅山、響洪甸、磨子潭等水庫以及淠史杭灌區、蘇北灌溉總 渠、茨淮新河、三河閘等工程,從而減輕了災害的影響。幹流自河南固始縣三河尖以下可通航,是安徽北部地方重要水上運輸通道。千里淮河安瀾,終被造就成美麗之河。

淮河流域與黃河流域一樣是中國古文明的發祥地,有“盤古開天地,血為淮瀆”的神話傳說。
著名的“淮河三峽”,即硤山、荊山峽、浮山峽。

八公山下的硤山,水流在這裡轉向北流,兩岸危石聳立,“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淮水出硤山口改為向東,流經懷遠縣荊山、塗山。浮山峽水流平緩如鏡,展現了另一種風姿。淮河和澮河、?河、潼河、沱河五水彙聚,浩浩蕩蕩奔流向東,五水在安徽彙聚處得名五河縣,沱河似乎對這裡特別留戀,盤桓逡巡不肯離去,形成 7 萬多畝水面的沱湖。泛舟湖上,湖水清澈見底,搖曳的水草、穿行在水草間的魚兒、橫行的螃蟹、透明的青蝦,清晰可見。


淮河以北的黃淮沖積平原,平坦遼闊,土層深厚,稻麥兩熟,豐收時節,田野金黃,河上漁船鸕?眺望,鷺鳥嬉戲,淩空起舞,殘陽一道鋪水中,淮水風情醉遊人。

悠久的歷史文化
淮河沿途風光明媚,歷史文化古跡眾多。古八公山戰場“風聲鶴唳”,禹王廟紀念“大禹治水”,明皇陵“宮闕殿宇、壯麗森嚴”,中都城記錄了朱元璋建立明朝的豐功偉績。

蚌埠,古乃采珠之地,美譽珠城。淮河穿城而過。蚌埠雙墩是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雙墩陶器刻符在考究文字起源上意義重大。


蚌埠 來源:珠城文旅

春秋戰國時期,人們渴望安寧,老子、莊子無為逍遙的道家學說,宣導天地人和,以期救民於水火;管仲則提倡“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滔滔淮河水一年又一年奔流不息,傳承著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淮河,見證深厚的秦楚歷史文化。壽縣李三孤堆楚王墓出土的“鑄客大鼎”是僅次於商代“後母戊鼎”的中國第二大青銅器,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

淮河流域繼五代十國後再次成為南宋與金鏖兵的前線,淮南八公山下“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是膾炙人口的成語故事,也是歷史人文的真實記錄。

淮河承載著厚重的歷史文化,記憶著先民們的悲歡離合,奔流不息只向東去,它將輝煌的過往留給後人咀嚼,平靜的河水警示人們對大自然要有敬畏之心。

煤城淮南,淮河穿城而過。黑的煤、綠的水、白的魚,這座城多姿多彩。


淮南

淮河兩岸沃野千里,物產豐饒,稻麥菽黍、魚鱉蝦蟹養育著千千萬萬的淮河兒女。詩人白居易說:“何事長淮水,東流亦不閑。”

淮水東流入海,留下千古傳奇。

2020安徽文旅安徽九華山中國名山淮河八公山蚌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