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玩戶外

【大山系列】 北進武嶺 參山雪霸太魯閣地標 一次蒐集

By 欣單車-單車讓生活更精采2020/04/21
article cover

武嶺,台灣公路最高點,也是車友們必定會想要挑戰的路段之一,用盡最後一份力,穿過賽事拱門,通過牌樓的終點按下碼表暫停鍵,破五、破四、破三,每項紀錄都代表一個里程碑,每個時間都是個人實力的指標,除了成績外,這條路上的風景也是國內其他山脈所無法取代的,海拔三千公尺的植被,沒有高大樹木遮蔽視線,視野所及只有壯闊的群峰相連,只有疾風勁草,也是筆者最愛的大山樣貌。

要上武嶺的方向目前只有西北東三種(其實西還有一個梨山台八線,但目前封閉中),一般賽事活動及約騎大多是選擇交通較便利,沿途交管容易的西進與東進,所以車友們相對熟悉,但筆者在騎過北進後,認為這段路才是擁有上武嶺,最美最特別的風景。


▲北進之所以美,美在她高聳的縱谷,蜿蜒其上的河流,以及坐落其間的部落,是最有文化氣息的一條路線,照片為大甲溪上游的環山部落(比爾吳 攝影)


▲從中部谷關,台八線上武嶺,這條路在921地震後已經管制20年。(比爾吳 攝影)

北進武嶺,由台七線北橫公路宜蘭端開始,在百韜橋接上台七甲中橫公路支線,跨越家源橋後開始一路攀升到梨山,然後銜接台八線中橫公路,並於大禹嶺以台14甲線做最後的攻頂,沿途在台灣四個縣市的縣界上穿梭,經過河谷、山脈、平原、高山蔬果農地、部落,豐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兼具,是國內獨有的路線,相當推薦給各位前往騎乘,一日單攻、或是在環山、梨山住一晚的兩天一夜行程都可以,怎麼騎?有多陡?筆者本篇告訴你。


▲雪霸國家公園、參山國家風景區、太魯閣國家公園,宜蘭縣、台中市、花蓮縣、南投縣,一次橫跨多個行政單位管轄,這也是北進武嶺難以舉辦活動的原因之一。(GOOGLE MAP擷取)

文章大綱

北進武嶺路段分析
百韜橋→南山部落
南山部落→思源啞口
思源啞口→清泉橋
清泉橋→梨山
梨山→大禹嶺


▲STRAVA路段擷取(比爾吳 製作提供)

北進武嶺路段資訊

STRAVA資訊:北進武嶺 百韜橋開始
總距離113.9公里,海拔差異2810公尺,平均坡度2%

雖然北進紀錄從百韜橋開始,但大部分車友應該都是從宜蘭火車站,或是大同鄉開始騎乘,火車站到百韜橋約38公里,所以車友們整段完成時間,需多抓一個半小時左右。因為出發後到第一個補給點南山部落,有67公里的距離,建議車友們在大同崙埤的小七商店就買好足夠補給品,不然你可能會餓倒在半路,以下依照北進的爬坡長度與補給點,分為幾個主要的路段提出分析,給車友們參考。


▲北進武嶺路段計時,從百韜橋開始,它是北橫出口,貫穿宜蘭與桃園,同時這個三岔口對車友來說,也有許多意義,一日雙北、77850、太平山等路線,都可以從這裡開始。(比爾吳 攝影)

百韜橋→南山部落

總距離29.1公里,海拔差異750公尺,平均坡度3%

第一段從百韜橋開始,一直到四季平台,路段的屬性都差不多,均是沿著蘭陽溪河畔的起伏緩上坡,可以算是北進武嶺的熱身段,真正的有感爬坡在繼光橋後開始,右轉過橋後,馬上就是一個陡上的髮夾彎,然後進入兩旁都是高山蔬果農田的寬敞雙線道上,這裡是北進風景的開始,右側遠方是雪山山脈,左側為中央山脈,近一點是綠油油的大片菜園以及停放其上的農耕重機具,因為畫面太遼闊,會讓人誤以為是騎在平坦公路上,但這裡的坡度其實有8-9%左右。

抵達南山部落後,這邊有便利商店以及部落在地的小吃,記得在此停留補給,因為接下來爬不停的思源啞口,到環山部落總共約33公里的路段,都沒有東西可以吃。


▲到南山部落前,眼前幾乎都是這樣的開闊風景,會讓你覺得台灣這座島嶼放大了。(比爾吳 攝影)


▲北進武嶺,也是一趟泰雅族部落的探索,在四季部落前還有留茂安部落。(比爾吳 攝影)


▲一路上有三座橋,都是以歷代名將命名,百韜橋為紀念國共內戰將領,黃百韜,繼光橋則是紀念明朝將領,戚繼光。
跨越蘭陽溪後,是一個陡升髮夾彎。(比爾吳 攝影)


▲看起來很平緩,其實很陡的寬廣公路。(比爾吳 攝影)

南山部落→思源啞口

STRAVA路段資訊:南山部落(便利商店)到思源埡口(涼亭)
距離15.8公里,海拔差異800公尺,平均坡度5%

這一段坡度平均,道路兩旁均是高大樹木,加上綿綿不絕,蜿蜒的山道,為北進最像在爬山的路,坡頂海拔1952公尺的思源啞口,是筆者過去一直想到訪的地方,除了聽聞過去聯賽時的精彩賽況外,其名子本身就相當吸引人,其中啞口並沒有什麼特別,為一個地理名詞,指兩山之間的凹陷處,又稱「鞍部」,這裡位置剛好是中央山脈、雪山山脈之間的鞍部,因此稱之。比較特別的是思源兩字,發源於兩大山脈的涓涓細流,在此以啞口為分水嶺,向東會匯聚成灌蘭陽平原的蘭陽溪,向西為流經整個中部,孕育西半島的大甲溪,因此名為思源,即飲水思源之意。


▲往啞口的路上,風景就像一般的大山,但因為冬季這裡特有的氣候,霧氣濃厚。(比爾吳 攝影)


▲坡頂涼亭,有一座紀念碑,紀錄中橫公路宜蘭支線,道路興建工程始末,加深飲水思源的提醒。(比爾吳 攝影)


▲思源啞口,兩條灌溉東西部城市的經濟河流發源地。(比爾吳 攝影)

另外這邊也有一個非常奇特的氣候特徵,尤其是冬季時,因為東北季風往南吹送的水氣,在經過狹長的蘭陽溪谷地後,受地形不斷抬升下,逐間累積,但因為啞口為坡頂,所以水氣會被阻隔在此,就形成東西兩端不同的氣候樣貌,以東的河谷被霧氣壟罩、雲霧繚繞且濕冷,但一過涼亭開始下滑後,就是萬里無雲、乾燥的好天氣,而且迎面的風轉為山谷中凌亂的方向。


▲筆者在騎乘時,剛好在冷氣團來襲時,東北季風正強,對兩邊氣候的差異感到驚奇,就像穿越了不同時空。(比爾吳 攝影)


▲方才霧氣繚繞,氣溫極低,過了啞口後瞬間晴空萬里。(比爾吳 攝影)

思源啞口→清泉橋

距離20公里,平均坡度-2.1%。

這一段基本上都在下滑,整整20公里,算是可以充分休息的緩和路段,唯一需要再爬一下的就是武陵農場岔路過後,約3公里的爬坡,沿路右側伴隨著大甲溪的上游,還有其後的雪山山脈,踩著輕快的節奏,就可以輕鬆抵達清泉橋,這邊過程中會經過台七甲線上規模最大,筆者認為最美的泰雅族聚落,環山部落,部落因四周環繞3,000公尺以上的高山而得名,族人以種植雪梨、水梨、水蜜桃與甜柿等高經濟作物為主,因為公路位在高處,可以俯瞰整個建置在縱谷沿岸上的建築。


▲環山部落的環清宮,一般如果規劃兩天一夜的車友,可以在此住宿,費用相較梨山的飯店便宜許多,此外這裡有一間小七商店,車友們可以在此補給,再攻上梨山。(比爾吳 攝影)


▲清泉橋,橋名是紀念在徐蚌會戰陣亡的邱清泉上將,到這邊後將再次進入爬坡段。(比爾吳 攝影)

清泉橋→梨山

STRAVA資訊:清泉橋(Red Bridge) to Lishan
距離8.6公里,平均坡度4%,海拔差異384公尺。

如果從宜蘭市開始騎乘,北進一路到這裡,里程數已經破百,一路上下起伏,雙腳疲勞已經累積到一定的程度,清泉橋到武嶺還有46公里,需要爬升約1700公尺,算是北進最難熬的一段。

這邊往梨山的路上,因為整個高山上布滿農舍與菜園,加上一些景觀的餐廳、咖啡廳,所以都有道路開闢,會讓人有一種要爬很高爬不完的錯覺,但其實實際到達梨山部落的主要幹道,比想像的近很多,保持穩定的節奏,繼續往上爬。


▲一般我們會以聚落當作坡道上,可以休息的指標,但是梨山滿滿的房子,會讓人有一種怎麼騎都到不了的錯覺。(比爾吳 攝影)


▲梨山海拔尚未破兩千,從這裡到大禹嶺,平均坡度只有2%,但是要爬升約700公尺,所以很漫長。(比爾吳 攝影)

梨山→大禹嶺

STRAVA資訊:Lishan to Dayuling Tunnel
距離28公里,平均坡度2%,海拔差異687公尺。

車友們到達梨山後,可以在梨山稍作休息補給,再往武嶺攻進,梨山到大禹嶺這一段,是筆者覺得最漫長的,雖然整體來說是在爬升,但實際騎乘起來像是在橫向移動,而不是爬,看著眼前不斷蜿蜒起伏的山道,想像還有28公里才到隧道口,加上雙腳已經疲憊不堪,要加快腳步也沒辦法,只能不斷地告訴自己,加油撐下去,大禹嶺就快到了...對還只是大禹嶺。


▲努力了百多公里,雖然知道迎面而來的光,是最後最艱難的挑戰,但在看到合歡山隧道口,還是很令人感動。(比爾吳 攝影)


▲穿越後來到隧道的另一端,準備攻上最後10公里,平均坡度7%的大禹嶺到武嶺,魔王坡。(比爾吳 攝影)

本篇筆者的北進武嶺,就介紹的大禹嶺為止,因為最後的這段,相信大家應該都不陌生,慢慢龜上去就對了。

北進武嶺與另外兩個方向相比,是距離最長的,但是平均坡度相對低,而且不是整路都在上坡,其中有幾段的長下坡路段,還有較緩和的平路,整體來說最困難的還是在最後的大禹嶺到武嶺,考量到距離與坡度以及騎乘時間,在北西東三個方向的綜合難度上,筆者認為,最難的是東進,因為從天祥開始,就是一路的攀升,雖然碧綠有一段下滑但不長,難度最低的是西進武嶺,平均坡度最高,但扣掉前段15公里的人止關平路,爬坡距離只剩下37公里左右,騎乘時間上相對縮短,但就景色的獨特性而言,北進排名第一。

※因為東進與北進距離較長,且沿途補給點相距甚遠,建議有補給車隨行比較方便安全。


▲筆者騎乘當天,冷氣團南下,充足的水氣,在整個合歡山上,形成豐厚的雲海大景。(比爾吳 攝影)

延伸閱讀>>>
【備戰武嶺系列】東進攻略
【備戰武嶺系列】西進攻略
【大山系列】平10公里還能破兩千的 宜蘭太平山

大山系列南山部落思源啞口環山部落梨山參山國家風景區雪霸國家公園太魯閣國家公園武嶺北進武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