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

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作品「IN-Site微型展:曖昧流變」

By 欣建築2020/02/26
article cover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由漆志剛老師策展,以「曖昧流變」(Ambiguous Atmosphere)為子題,指涉建築與藝術在美術館此公共場域交流時所產生的擾動,融合過去與未來、真實與想像的思辨,試圖重新建構創作與社會相互交織的空間介面。展覽將呈現五組跨領域學生團隊參與「IN-site工作營」的成果,以及部分歷屆入圍或贏得「X-site計畫」的作品提案。

平面圖;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團隊協助空間策畫與整體整合的展場設計,為了回應策展主題與工作營主旨,對「場域」啟動多重視角的探問,包含其中各種社會、自然、政治、經濟相互流動關係之體察,以及加乘交織的多工模式之創造,並進一步思考「作品本身、場域、涉入者」三者共構出的時空經驗和創意實踐。因此空間設計概念試圖將展場設定為第六組IN-site重新理解展場基地之在場、物件/事件及參與間的可能。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觀察中,展廳位於是美術館一隅,透過天井成為唯一可與外部城市風景對話的展間,行人、路樹、旗幟等城市物件是動態的語彙;此外展廳位置使其處於流動與停留不定的時間性狀態,透過活動與速度定義展廳與美術館之間的關係;美術館本質是一個介於光線間的黑跟白的展廳並在地下層尤為明顯,並且這一切透過天井作為串連藉由光線明暗被閱讀,因此我們做了簡單的空間翻轉讓實與虛的牆在空間向度上交錯,最後展品、內容與觀展者成為展場的X因子,藉由實與虛自身的空間層次並與光線對話,藉此拉開美術館日常生活的可能。

概念圖;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空間以兩個空間向度拉開牆體,長軸由幾段被視為牆體的長形管狀隧道空間組成,呼應北美館建築,也是X-site編輯後的再現,單一的動線引導閱讀,低角度的空隙與垂直光線形成狹小空間的層次,管內觀者也成為管外閱讀的角色。短軸透空牆與框,將光線方向性與短軸層層的模糊性拉開,內藏的是各展品的角落與成為展示的背景,而觀者再次成為動態被閱讀的因子。透過光讓展廳的人們可以放慢或加快速度,轉個角度意識時常掠過的日常,因此城市面對美術館的框景是展廳的日常場景,展廳的框景是城市一隅與美術館的對話。

空間透視圖;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基本資料
作品名稱:IN-Site微型展:曖昧流變 IN-Site Exhibition: Ambiguous Atmosphere
作品地點:台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 D展覽室

業  主:台北市立美術館 | 策展人漆志剛
主要用途:展覽

事 務 所:本埠設計 | 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B+P Architects
建 築 師:蔡嘉豪
參 與 者:蔡嘉豪、林致君、陳珍順、宋貽典、楊知穎、鄭佳恩、蔡丁毅
監  造: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室  內: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施  工 : 堤輝工程
材  料 : 松木夾板、PC中空版

設計日期:2019年8月至2019年10月
工程日期:2019年10月至2019年10月
圖片提供:本埠設計 | 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展覽資訊】
策展人 : 漆志剛
空間策劃 : 本埠設計 | 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B+P Architects
設計團隊 : 蔡嘉豪、林致君、陳珍順、楊知穎、鄭佳恩、蔡丁毅
空間攝影 : 牧童攝影 羅慕昕/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
展期 : 2019年10月26日 – 2019年11月10日
地點 : 台北市立美術館 地下樓D展覽室

團隊簡介
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B+P Architects致力於以不同材料及空間拼湊出全新的生活場景及建築空間,改變人在空間中的狀態。同時重視建築中乘載著許多具有時間意義的空間架構,及其生活樣貌的特性氛圍,並且思考建築初始之美,藉由”整理”來重現老房子,藉”創意”提供新的空間想像,以縫補介面的態度與視角著手景觀、建築、室內、展場設計,針對不同類型與規模之案件,深入挖掘其需求之內部本質與基地之外部狀況,找尋最適切的形式與材料回應其生活最大可能,透過保持平衡的整合與細緻的琢磨,企圖追求具有內斂深化之概念和流暢感知之空間體驗。

蔡嘉豪 Chia-Hao Tsai
畢業於淡江建築系 ( 2004 ) 、台灣交通大學建築所 ( 2006 ) 、英國倫敦大學學院 (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 巴特雷建築學院 ( 2009 )。曾任職於張樞建築師事務專案建築師( 2006-2008 ) 、十禾環境設計協同主持人 ( 2011-2015 ) 、台北科技大學兼任講師 ( 2012-2017)。現為本埠設計主持人(2015-present)、淡江大學兼任講師。

獎項 Awards
2017 遠東建築-舊屋改造特別獎 佳作
2017 TID Award 台灣室內設計大獎 TID獎
2017 當代國際設計獎-商業空間類 評審特別獎/金獎
2017 台北設計獎 公共空間類優選
2017 金點設計獎 金點設計獎
2017 台北市老屋新生大獎 入圍

【延伸閱讀】

>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作品「禾乃川豆製所」

>欣建築─建築師與其作品群像「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蔡嘉豪」話題本

>一起設計作品「國立臺灣歷史博物館『家。流動與安住:臺灣住屋建築風景之一隅特展』」
=====================
資料提供: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
整  理:王彤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欣建築-作品導讀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本埠設計 B+P ArchitectsIN-Site微型展:曖昧流變漆志剛展場設計X-site計畫IN-site工作營X-site台北市立美術館蔡嘉豪建築師事務所台北展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