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陸俊元+林湘苹-龍田林宅

By 欣建築2014/12/08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微村落」的概念是來自建築坐落的地區「龍田」舊名「鹿寮」,這是一個對花東縱谷的發展時空歷程裡,極重要與具意義的移民村落,位於兩條溪流交錯的台地地形上,這是規劃團隊還在學生時期假日時就喜歡來的村落,沒想到15年後有機會在這規劃一個新的村落空間的成員,這就是「微村落」概念的起因。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百年前此台地上集結了當時因日本本土土地不敷使用而來台灣農業移民的居民,此處也是當時東台灣極具代表性的「官營移民村」,面對當時篳路藍縷的歷程開啟了這片土地的生活歷史。而百年後因台灣經濟的發展衍生了諸多生活價值觀的改變,也重新的啟動百年來島內第四次的移民潮。新移民的心境上似乎也投射出當時百年前先民開墾的狀態,對環境、對土地都抱持著期待與敬畏的心情,似乎這片土地上與移民總有那特別的緣分。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村落中每棟建築與區域田地的關係,加上屋主家戶內成員對於空間的自主意識,讓規劃團隊對於屋主家成員個別所屬的空間有了不同的定義,進而衍生出類似聚落空間關係的邏輯,所以稱此屋為「微村落」。

圖片說明:一樓平面圖;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二樓平面圖;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三樓平面圖;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正向立面圖;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背向立面圖;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側向立面圖;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剖面圖;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剖面圖;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對於家戶內之空間的特性有群組型也有獨立型的,空間與空間之間也透過了許多中介型的空間來連結也進而區隔。而每一處的中介與半戶外空間則成為了類似聚落的公共空間。而建築的外觀與造型則呼應了基地上的環境因素,夏天的西南風、冬季來自於縱谷北端來的東北季風,也是於空間規畫時的考量。

撰文 / 陸俊元
圖片 / 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編輯 / 吳宜晏

====================

[延伸閱讀]

>陸俊元+鍾昇遠-回台東,做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958-taitung

>陸俊元+林湘苹-台東老屋再利用的實踐與實驗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961-AMASSDESIGN

>陸俊元+林湘苹-豐原黃宅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973-AMASSDESIGN

>陸俊元+林湘苹-龍田林宅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972-AMASSDESIGN

>陸俊元+林湘苹-小馬農舍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971-AMASSDESIGN

圖片說明:圖文/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提供


設計案名稱:微聚落
設計案位置:台東縣鹿野鄉
業主: 林先生
主要用途: 自宅
建築師/設計者: 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設計團隊: 雨耕聯合設計顧問有限公司
承包商/營造廠: 自行發包興建
基地面積:900坪
建築面積:75坪
總樓地板面積:140坪
造價:1100萬
設計日期:2011至2012-12
工程日期: 2012-2014
主要建築材料:鋼筋混凝土、水泥粉光、晴雨漆、超耐磨地板
攝影者/攝影擁有者: 雨耕聯合

====================
Profile
>雨耕聯合設計/陸俊元+林湘苹
http://goo.gl/K9i79M

2007年成立團隊,基地設立在海岸山脈與中央山脈之間……

以環境研究為出發的動機,找到執行組構空間的方法,成員組成以建築、都市與區域環境研究、文化資產維護為主,近年團隊於花東地區以私人空間規劃、建築設計、都市空間改造與空間策略為主要執行方向,理念為找到行為的紋理,研析成為執行的方針。

可能團隊多數是東部人以及鄉下孩子的因素吧,當時再總在納悶一個再島嶼邊的城鎮與建築該有哪些可能,也許是因為實務經驗的累積有限,反而包袱少了一些,初期開始對於城市空間與實際住宅空間開始摸索與實驗;而鬆動一個區域的價值觀是我們最大的挑戰,一個邊陲的城市與空間發展的速度,被當地多數人認定發展慢、停滯等情況,而其中原有空間元素多數會被冠上負面的認定,或習慣了所以好像只能這樣,而這兩種普遍存在這片土地上的價值觀,反成了開始的禁錮,且又是再極端的兩個端點。.

而再一切都還很模糊以及自我價值還再再構的進行中,我們將自己的行為定義成「行動、實驗」、「開啟、找回」,不論是公共工程或任何的空間實踐,也再新舊之間多花一時間去認識,將溫度找到後行為的重量就會出來了。因此在公共空間的執行上,我們試圖的先以撥除多年來灰塵的概念重新整理,盡可能的不直接抹除,因為我們相信好空間與行為的溫度只會降低而不會消失。而私領域空間的部分,我們試圖解構原有的「習慣」,投入新的空間邏輯與空間使用關係,而我們期待因為新的行為的出現,如何現實的商業與地產價值觀洪流中都可能會出現問號,只要問號的出現就會有新的可能。

台東作品導讀雨耕聯合設計陸俊元林湘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