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簡一大理石瓷磚兩岸設計精英交流之旅」東海大學參訪 邱浩修及羅時瑋教授見習交流畫下句點

By 欣建築2018/09/10
article cover


本次「簡一大理石瓷磚-兩岸設計精英交流之旅」最終日我們來到東海大學參訪以及進行交流課程,也是本次的兩岸交流之旅的重頭戲。本次除了邀請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邱浩修為我們介紹東海大學的建築群之外,下午特地為簡一兩岸設計精英交流之旅安排了壓軸的交流課程,請到邱浩修主任為我們講述課程「東方現代性:東海大學建築群規劃及演進」,及東海大學建築系羅時瑋教授講述「建築的內部性格局」課程,同時也讓各位參加設計師們上台分享這次參訪學習的心得,為本次活動畫下完美的句點。

邱浩修主任東海大學校園建築導覽:塑造可遊可居的校園環境
首先邀請東海大學建築系主任邱浩修來為我們做東海大學校園建築導覽,邱主任先帶我們進入建築系館參觀,系館內的學生工作區以年級的不同而分為由下往上的開放形階梯式佈局,而最上層為五年級的工作區,也由於為期一年的畢業設計所以使用的空間最大,另外,旁邊的評圖空間也特別設計貼圖紙的旋轉牆面。





接著走到東海大學校園最重要的核心,同時也是長軸的「文理大道」,校園由三位重要的建築師:貝聿銘、陳其寬以及張肇康,共同規劃完成的,最初是只有800多人的小學校,位於臺中市郊區的大肚山,想要營造烏托邦與桃花源的一個氛圍。為破壞紀念性,體現中國園林的遊逛性 ,文理大道兩側的建築設計為不對稱,而校園建築形式,則是參考中國唐代建築,以及日本庭園建築風格,並參考了日本參道,因為日本保留了唐朝建築最多。校園內的文學院建築不同於普通合院,設計為開放性的合院,為打造為中國傳統文人風格並融合西方簡潔的設計,並以聲音的傳遞範圍做為庭園的尺度。



工學院建築設計也融合中西方元素,使用東方園林、木構造迴廊與西方對稱、開放的特徵以及混凝土框架,並參考中國唐朝建築簡約素樸,央央大氣的特色;特別的是使用現代主義手法,在木柱上設計了細部的45度切角以及材料脫開的表達法。東海校園不只有以建築本身為考量,更在意整體建築群的原則性,在佈局上特意留空,並思考院與院的關係,塑造可遊可居的校園環境。






以校長室與行政大樓(舊圖書館)為短軸。舊圖書館為最密集的建築,空間垂直化利用,並巧妙的運用材料,以現代主義結構表達立面使用傳統、圓瓦、紅磚牆與混凝土柱等,將細節的部分詮釋的邏輯分明。接著,男、?生宿舍屬於唐式建築,早期男生宿舍的設計師是張肇康先生,而?生宿舍的設計師是陳其寬先生,並且可與現代建築融合而成的風格,是以「人」為本的設計??。


在介紹完早期校園規劃後,邱主任帶領老師們前往軸線端點的路思義教堂做介紹。邱主任仔細的從設立教堂的緣由,到建築形式及建築材料的選擇開始說明,在經過多次討論後,才決定用混凝土薄殼結構來嘗試,不只在臺灣,在世界上都可說是劃時代的嘗試。而在興建教堂前,陳其寬建築師先用薄殼在東海校園幾棟建築的屋頂上,在累積相當經驗而有把握後,才開始興建。

教堂是四片曲線薄殼所組成,外面貼有瓦片,由上到下每一排的數量是相同的,是用勾縫來控制距離。教堂室內空間採光,是從天空灑下,窗戶的分隔是由下寬慢慢往上收窄,也給與信眾信仰的崇高感受。四面薄殼的內部是交叉的梁來支撐,越往上越輕盈,既符合結構合理性,同時也呈現往上的崇高性。四面薄殼皆是雙曲面,而非單曲面建築,此棟建築是貝聿銘在亞洲的第一件作品。






接著我們來到“女白宮”又稱“衛理樓”,是東海大學創校時期,由建築師陳其寬設計一棟優美的女單身教職員宿舍,現今也稱之為衛理會館,是一座潔白的獨立宅第,白色系的格調與風格,透過花格磚、圓洞牆及小天井,院落形成層層穿透又極富層次趣味的空間,裡面還掛了多幅陳其寬教授的複製畫作,其為白色又典雅的風格。







邱浩修 / 東方現代性
邱浩修主任本畢業於東海大學,原主修關於現代科技輔助的設計,因擔任現職而開始研究東方現代性中西方融合之建築。課堂一開始從東海大學校區的歷史背景開始介紹,並展示陳其寬先生最初所繪製的規劃圖,由圖紙可見當時已經與現在的校園非常相似。邱主任舉例當時紐約的維吉尼亞大學與東海大學做比較,東海大學有東方、虛空、錯開、門不對門的幾項特色。

當時規劃於文理大道兩側種植法國梧桐樹,是由於畢業於南京中央大學的陳其寬想念家鄉之情,但為適應台灣土壤及環境,校園改種植鳳凰樹及相思樹,較能適應惡劣環境的樹種。路思義教堂的規劃是為了營造一種圍繞精神性建築(教堂)上課學習的氛圍,其也是為了紀念一位對教育具有相當貢獻的亨利˙路思義先生。



東海大學的創校理念為建造一個全人教育的小規模大學。校園建設的重要參與者有葛羅培斯、貝聿銘、陳其寬、張肇康先生等人,其中張肇康先生專精體現於現代主義建築,並出書:中國建築之道;陳其寬先生曾致力於上海華東大學的校園規劃設計,理念為不同尺度的內庭和開放廊道,已隱約看出東海校園的影子,邱主任將上午所參觀的學院建築物做更詳細的介紹。校園內的男女生宿舍為開放式院落,以體量圍合塑造出院落,並向周圍延伸出自然環境,是希望透過建築物的上下配置,其中女生宿舍建築視覺內外穿透,有公共空間及外廊道空間,參考中國庭園式的設計高低錯落,擁有不同的視線高度。

最後邱主任總結了東海校園建築特色有以下幾點:1.反應現代主義清晰的建築體系 2.樸質的傳統民居材料式樣,取代宮殿式管制建築 3.中學為體(本質),西學為用(方法)的具體實踐 4.整體建築佈局虛實相間、以人為本。


現建築系館為40年前所建,而舊建築系館長70多公尺,以倒方形傘屋頂結構,重複單位而形成的建築,是當時的一個突破。而舊藝術中心則是以變化的倒傘狀結構組成。陳其寬。將所有結構脫開。為凸顯教堂建築,其他建築向下埋入地底,利用圍籬低調。女教職員宿舍則是實現理想空間形式。邱主任也展示陳其寬的畫作,從畫作中可以反映出他的建築想法,借景框景。融入西方消點,來完成東方卷軸畫。

路思義教堂其實不是完全的現代主義建築,最初由貝聿銘先生提出,期望以磚造堆疊出崇高感的建築,中間改為以木結構建造,但被評斷缺乏新意,於是設計為花瓶開口、雙曲線屋頂,而後因為正巧遇到當時剛留德回臺灣的水泥結構工程師,才將其木結構設計轉化為現在鋼筋混凝土建築。路思義教堂透過線條粗細,向上提昇的空間感,邱主任展示教堂圖紙並解說當時無空調的通風設計。


在課堂的最後,邱主任以由人與環境;傳統與現代;建構與空間;原型與地域;抽象與具象;紀念性與日常性,總結了東海校園的整體概念與實踐特點,並強調環境與人與建築關係的重要性。

羅時瑋 / 建築的內部性格局
羅時瑋教授在課程的一開始,說明現代性主義發展偏重於建築的外部性,現在漸漸轉為探討內部性的事情。以幾位知名的畫家開始介紹,首先展示維梅爾(Jan Vermeer)的畫作背景為空白,卻可以以光線與家具得知畫中人物位於室內,以及多幅荷蘭17世紀具歷史意義的畫作。接著,羅教授向我們介紹蒙德里安的畫作,其由具體的樹慢慢發展為抽象的線條組成。第三位畫家漢克?哈勒曼特 (Henk Helmantel),主要以寫實靜物的畫作為主,不同材料的表達,現代遺失一些室內的感覺,畫作內常出現玻璃,並且於玻璃反射出光的來源,例如窗戶,而其畫作所出現的窗戶不是現代建築的開窗方式,也由此可知畫中場景位於室內,他藉由畫作來表達反現代。


羅教授以”房間轉變為空間”向大家簡單的解釋現代主義建築,空間要流動並從室內延伸至室外,舉例密斯凡德羅的盒子建築,室內空間由自由牆來界定。以及柯比意的現代建築設計五大原則,並介紹薩伏伊別墅,室內視線通透向外部,以及與室外隔離的廊廂香教堂。萊特的自宅與事務所建築群,使用籠罩式的室內懸掛天花,營造出具包覆感的室內氛圍,其強烈的內部感及對稱的中軸,形成安穩的室內空間,連餐桌以的椅背都升高至餐桌周圍的人有另一層室內的包覆感,並解說名詞”Poché”的運用,”Poché”意旨內部與外部的中界。也介紹萊特的另一項作品落水山莊,其將業主私密回意的石頭放置於室內。Alvar Aalto則是設計了一種透明的Poché,在室內室外連通的住宅,加上木頭圍繞的階梯。


課堂中羅教授也提到路易斯康、村野藤吾等建築大師在作品中對於建築內部性的表達,現代主義講的是”理”,而台灣現在漸漸的找回室內所營造的神秘感帶回來。並舉例中國建築師劉克成的博物館建築的室內空間營造作品、王灝的寧波曉春磚屋作品、上海龍美術館、台灣王大閎自宅以及王?建築師的作品台中晴禾之家都是在建築內部做出特色性的營造。從內部性來看建築是一種新世代的創造,其摸索現代居住的可能性。最後,羅教授介紹來自南美的Pezo夫婦一棟特別的住宅作為結尾,其所有房間是貫穿並連接在一起的,沒有走廊,他們試圖挑戰新的居住模式,打破一般的居家空間佈局。生活本質的需求會回到空間的內部性,但是以不同的方式表達,會出現新的嘗試。

於課程結束後,邀請了每一位設計師們發表對本次「簡一大理石瓷磚兩岸設計精英交流之旅」的學習感言:


高祥 / 山東臨沂,旭陽建築設計師
通過這幾天的走讀,我覺得受益匪淺,感謝簡一、感謝有這麼多同學的陪伴,也感謝老師的教誨。這次收穫最大的就是,看了這些案例,我覺得越貼近自然,才是我們設計的方向,謝謝大家。


黃潔新 /揭陽,簡美設計設計總監
我自己創立了一家公司到現在已經八年了,員工有設計師、工程和工頭,大概有100多人。這幾年我也經常參加這種兩地之間的行程,包括去上海一些比較知名設計師的交流活動,之前的交流時間比較短,基本上是2天到3天所以每天的時間很趕,拼命的趕車。這次來台灣的話這次的時間比較長大概是5到7天,我覺得吳宜晏老師這次安排的順序挺好的,一開始第一天、第二天比較偏向休閒,了解設計、了解建築、了解台灣,先了解台灣以前的一些主要建築,例如東海大學,從1955年開始陳其寬老師就有這麼超前的想法,所以我覺得這裡的建築方面以及各方面是挺超前的,我們最近幾年流行的極簡風格與造型,其實幾十年前就出現了。從老師去分析以及我們自己去觀察的每個細節、各方面,到現在這麼多年了,以前就有這樣的想法,我覺得真的是太厲害了。到第三天跟設計公司交流,接著把重頭戲就放在今天,我覺得來到東海大學這邊學到挺多的。


李靜 / 山東濟南,設計師
這幾天我學習與經歷很多,對我來講觸動最大的有兩點,第一點是從阿慶老師投資的商業空間,還有宜蘭、基隆特別豐富的建築,以及非常震撼的半畝塘的建築住宅設計,包括在日月潭看到的一些場景,還有我們當時在車上看的一部影片「看見台灣」,令我非常感動的是台灣人對於歷史、文化的這種追求,我深深的感受到他們對於這片土地的熱愛,對於國家社會人們的這種尊重,讓我非常震撼。作為一個設計師,我們是真的是要有這種熱情還有激動,把我們的空間以及對於人文的關注,豐富於我們的設計之中,所以我也特別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一個有涵養,能尊重空間、利於民眾的設計師。

第二點是專業性,在看了很多空間後,讓我非常感動的有半畝塘的住宅設計,還有日月潭的空間,讓我感覺到整個台灣地區人的歷史的渾厚感,空間虛實穿插的塑造感以及靈性,真的令我非常感動,這是將來我要突破的一點。這次能來台灣,真的特別地感激簡一以及導師們,這幾天對我們的付出,也感謝兩位東海大學的教授,謝謝。


周文炳 / 浙江杭州,中國美術學院風景建築設計研究院第9建築所室內設計師
從一開始第一天參觀民宿、吳宜晏的導覽解說到東海大學今天兩位教授講課,感受到行程貫穿了整個台灣建築,跟我們差別有點大的是台灣對於建築的文化比較尊重。


路秋波 / 山東臨沂,東易日盛設計師
這次給我很大的震撼,首先,我覺得這次真的能體驗人與自然環境、人與建築,不管是從生活或是自然環境與建築之間的融合,都是無微不至,我感受特別深刻。昨天吳宜晏老師也有在談這個問題,我們的活動流程像解析,先讓大家來體驗及感受,不管是從飲食文化還是從生活,都讓大家漸漸的有帶入感,逐漸融合到這個環境當中,最後慢慢到建築設計,再建立到東海大學。兩位資深教授給我們的課程,總結與分享,我覺得特別有體驗感,我覺得如果我再年輕幾歲,我是不是能再來這邊讀書,如果未來有機會我會希望我的兒子和女兒來這裡讀書。


張倩 / 西安,設計師
我來自十三朝古都,從事室內設計行業17年,主要在西安待的時間比較長,但是我能第二次來到台灣,是因為第一次給我的觸動非常非常的大,可能是因為生活的原因,我是一個女生說這樣的話真的是發自內心的,我覺得我活得很粗,不管是在生活方面、工作方面以及在我的相處的細節方面,可能從我生活的環境,但我也影響不了我周圍的人。我記得當時徐曉東老師,他跟我講了很多,我認為我個人很笨,但是我很賣力,可以說我是一個拼命三郎,我很用心做每一件事情,可能因為環境的原因,在工作上,我和客戶之間的交流、周圍的環境給我的觸動是不一樣的。隨著這個環境,慢慢的我也隨波逐流,我內心產生了一些很糾結的變化,我覺得這是環境給我的改變,而不是因為我自身, 我覺得我擁有機會非常的多,完全可以說我們在大陸施展的空間特別的大,機會太大了,以至於我們浪費了資源,我覺得這個是很可怕的。

我會再來一次台灣是因為我覺得來了之後有一種觸動的感覺,讓我希望能更長時間在這待下去,我很喜歡台灣,想表達的意思就是我不枉此行、受益匪淺,也謝謝老師這幾天給我們的精心安排,尤其林憲慶老師,因為我做了17年,在經濟方面稍微超越了一些,但是在生活方面完全不是我想要的生活,透過林憲慶老師的民宿我找到了方向,找到了我的目標,我覺得應該要把最本質、最天然、最環保的東西,從人文的角度提高。


閆鑫 / 黑龍江,黑龍江省佳木斯藝峰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師
這次來台灣,收穫特別多。以前做設計或是生活,感覺設計東西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衣食住行,只是為了提供一個住的地方而做設計,但來了台灣以後感覺設計上升到精神的層面,比如說設計能改善我們的生活方式,將我們的生活變成另一種感覺。並且對於美的追求,與以前不一樣了,變得更簡單,生活也比較單純,做設計也更方便、更回歸自然了,謝謝。


王博 / 黑龍江,黑龍江省佳木斯藝峰裝飾工程有限公司設計師
感謝兩位老師今天跟我們分享課程,感謝這幾天一起遊學的同學們,還有吳宜晏、熊導遊以及王鑭皎,很高興這段時間的接觸與認識,來台灣的每天我都在接觸新的知識,都在豐富我自己。首先感謝邱浩修主任對我們分享了東海大學的歷史與建築,以及羅時瑋教授在建築的內部性上讓我有一些新的想法、新的思路,開拓我回去之後設計以及動靜線一些新的想法。使我感動最多的是台灣這邊和自然環境接觸,因為我們每天工作、學習、生活,可能在鋼筋混凝土當中,很少去接觸親近大自然,可是像在台灣的建築手法和對採光、空氣流通,例如學校的教學樓,正常我們會透過窗戶去看雨、感受這個雨,但是當中間開了天井後我們能更親身的感受有雨有風的存在,在一起學習的同學或是如果在家裡有這種裝修手法的話,能更好的與家人及身邊的朋友去分享、去感受這個自然。前兩天我們去若山建案,一個很明顯與自然的接觸的案子,同時也能啟發我,包括今天兩位教授的分享可能使我在以後的設計、思路有所提升。


張智利 / 河北,上海盛堂設計 設計總監
這次來台灣我比大家多感受一點,那就是台灣的醫療。從第一天我們在林憲慶建築師的民宿住了一晚,我感觸非常深,他從建築本身去思考問題,到他後期所有東西全部落地,其實他在做建築的時候已經把所有東西都想好了,包括後期與他夫人將室內規劃的很周全,整體給我的感覺很舒適,能讓從城裡的人來了之後很放鬆。接著是基隆的海科館,設計團隊將細節的部份都做足了,讓來的遊客特別能感受到海洋的氛圍,再來是半畝塘的理念,我很支持,人本身就應該與大自然融合共處,脫離不了自然的環境,並且在自然的環境中,更能放鬆。最後在東海大學,由邱主任帶我們導覽校園以及介紹,羅教授對於建築的內部性所給的啟發,都給我們上了很豐富的課程,謝謝。


楊艷艷 / 西安,設計師
因為上次聽到張倩老師說簡一舉辦的遊學特別好,她想要再來一次,剛好我也符合資格所以就一起來了。這次感受深刻,我們這次是很特殊的,可能很多建材商都會舉辦這種台灣遊學活動,但是他們在行程的部分,舉若山建案為例,我同事去的時候他們從來沒有進去到裡面過,近距離的感受,其實我們都是室內設計師,所以都希望進入到建築的內部,去了解內部裝飾的改動或材料的運用,所以我就覺得這次欣建築吳宜晏,特別努力的去做一些跟其他台灣遊學不一樣的東西,這是我非常感動、感謝的東西。其中我感受最深刻的是”堅持”,一個項目,而且這個項目在大陸我們可能還在去學習他,半畝塘若山已經在五年前做出來,到現在五年以後把所有的植物、內外的環境互動,維護的這麼好。所以他們中間是特別艱難的,無論是造價、員工理念,客戶的理念應該是跟他們一樣的,想要人與自然共生共存的,從前期的規劃,到後期的銷售,再到入住維護了五年。緹蓉老師帶我們遊完了若山然後跟我說了一句話”堅持當你覺得認為這個事情是對的情況下,你一定要堅持,不管你遇到什麼樣的困難”。當一個開發商他做若山這個建案的時候,他肯定是遇到特別多的困難,他們都能堅持了,對我一個小小的設計師來說,再回去以後的工作及生活中,應該會更堅持一些自己的東西。

對於設計師來說改方案,都是會遇到的經歷,在你改方案的時候,應該想一下你的初衷是什麼。其實我們應該都知道,其實我們做的最第一方案應該是最好的方案,但最後的設計結果都成了客戶認為最好的方案。我們一定要記住自己的初衷,當初我們做這個案子,最早的時候我們為什麼要做這個東西,為什麼要用這個材料,在你認為它真的是對的東西的時候,給自己一點勇氣去堅持,我覺得這個就可以了。”堅持”我送給自己也送給大家。


葉達祥 / 浙江台州,台州力唯裝飾公司設計師
首先,台灣這幾年給我的感覺這邊是以建築設計入筆的,可以說預埋了後期很多室內設計的問題,但是我們那邊除了一些比較開放的一些別墅小區可以改建,其他地方不允許,或可以改建的範圍很小,所以一般這些事情我們一直沒有太多去關注。這幾天下來,我認為比較滿意、感覺還是不錯的幾個地方是,第一天在宜蘭阿慶老師的民宿,以及後續的海科館。雖然海科館站跟我們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對於建築的部分,我們可以運用到別的空間。這些還是追究台灣的建築設計師與大陸的建築設計師不一樣,我也學過建築設計,我有些同學現在還是堅持在做建築設計,他們就照著開發商要求的做,自己也沒有想法了。還有一個就是人文及文化底蘊問題,與每個人從小的培養都有關係,大陸那邊有些人缺少這種感覺,即時少數人有這種感覺,但不能包括全國13億人口,這都是需要一個過程的。

若山的建案,大陸的開發商或是買的客戶,一些相對群體可能接受不了,但是在台灣那天在迪化街207博物館,我在廁所碰到了一個大概10歲的小朋友,他在廁所對我的禮讓,讓我覺得從小培養真的不一樣。然後,今天在東海大學裡面跟大家說的一樣,今天是個壓軸,最關鍵的是東海大學本身的建築規劃跟其他設計比起來特別大,這是一個校區,還有教學樓,包括老師的分享都不一樣,最後感謝所有簡一以及欣建築的工作人員,還有兩位教授老師,謝謝。


姬穎 / 西安,設計師
我也是第二次來台灣,我跟張倩老師是一樣,上次是一起來的,為什麼我這次也願意來呢?原因是台灣在第一次給我的感受就不一樣,有再來一次的慾望。首先,上次對我的感觸有兩個點,第一個是當時我們進了一個設計工作室,因為我做設計行業也十四年了,時間蠻久的,其實也很想走出來給自己在設計上的提升。在裝修公司的話有很多東西都有侷限性,來了之後讓我有了走出來自己做設計工作室的想法,去年也達成了這樣的心願;第二點就是上次有幸見到周易老師,他跟我們聊到”設計不能光光只為了自己的想法,更重要是你的設計拿給甲方帶來什麼樣的價值,更重要是能為整個環境和社會帶來什麼樣的價值”,結合這次來的第一個點林憲慶老師,他將設計及商業運用得非常的好,我覺得這才是一個設計的價值。我為什麼願意來台灣?因為我非常喜歡台灣的人 真的很熱情,我覺得是發自內心的,包括熊導遊,雖然我這個人不是特別愛說話,在整個過程中,我可能默默的。以及海科館各個幫我們做解說的志工,我覺得他們都特別的敬業,但是在大陸這種現像很難看得到,不管是專業度還是敬業度。還有今天東海大學的老師,真的能給我們一些知識的灌輸。

另外這一次感觸比較深的是半畝塘的對自然的融入,例如他室內用的紅泥土,在若干年以後還是會回歸自然,以及海科館對於環境的保護,例如用垃圾做的創意作品,讓我非常有感觸。我覺得大陸可能還在發展經濟,以掙錢為目的,這部分可能我們還是需要去提升。另外,昨天在半畝塘所看到的”以其半求其圓”,我覺得這句話特別好,用我的力量可能做不了什麼,但是有這麼多的設計菁英,大家與周圍的夥伴一起努力,就讓我們的環境能夠更好一些。最後,東海大學在1950、1960年代時,台灣的建築已經很超前了,能夠在當時有這樣的建築規劃,是真的很值得學習。因為我在建築上面接觸的很少,所以可以學很多東西讓自己的視野更開闊,然後很期待下次能夠再來台灣,最後要感謝所有團隊的夥伴跟老師,給我們帶來這樣的一些幫助。


劉濤 / 山東臨沂,業之峰設計師
這次是第二次與簡一同行來台灣,感觸非常的深,很感謝簡一對於這次台灣行的安排,真的是非常的用心,因為我來了台灣三次,前面兩次都沒有這次的體驗深,首先來談一下我的感受,第一天入住的民宿,讓我感受到他們在做設計的時候,對設計的定位以及初衷,到後期的運營,再到社會責任感,都非常的明確,都知道自己該怎麼去做,當然老師講的一些設計的手法,我覺得是有必要的,地域性存在的差異化是大家都可以交流的,但是在林憲慶的初衷,他想透過民宿給城裡人帶來什麼樣的感受,給當地的產業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覺得這個是一個綜合性的。作為設計師,可以對於當地的經濟方面考慮的長遠些。

再來是若山建案,讓我感觸比較深的是台灣人民對於綠化,願意去改變生活環境,能通過這個建案的綠化率,改變城市和人居的生活環境,我覺得這個社會責任感的出發點和他們對建案裡公共空間的設計,室內與室外環境的銜接,從客戶的角度出發,讓客戶感覺到的體驗感,包括公共的客房、餐廳,真的是想的非常的周到,非常的用心,也是想著用設計去改變生活。再來就是大稻埕迪化老街的改造、車庫改造項目基隆東岸廣場,以及基隆海科館,其中基隆海科館讓我感覺到台灣設計師對於改早方面非常用心,行政單位也非常的支持。大稻埕老街既保留了過去的建築,同時裡面的URS計畫,用設計來帶動產業,就像林憲慶建築師的民宿帶動當地的產業。車庫改造而成的基隆東岸廣場也讓我感觸非常的深,因為行政單位能夠從公益的角度去做設計,為大家提供了一些民眾公共的空間,與現在大陸的做法不同,這個在我內心產生了對比,這是從設計角度去改善環境。

從今天上午帶我們去參觀並介紹東海大學從設計規劃之初到建立,包括各個學院的設計手法,除了在知識方面很豐富,另外讓我體驗到台灣的設計師以及這幾天的解說員、工作人員、兩位教授,都是發自內心的,把自己知道的東西願意地與我們分享,讓我們真的非常感動。下午透過兩位老師跟我們的分享內與外的設計,以及設計時需要有一個規劃、初衷,也讓我們體驗到六十年前,大師們在做設計時的嚴謹度,例如剛才講到教堂的圖紙,真的讓我覺得他們對於設計的自我要求、責任感、因地制宜,每一部思考的細節,追求完美,是我接下來設計的生涯中應該去追尋的,謝謝大家。


應林杰 / 浙江台州,台州力唯裝飾公司設計師
這次來台灣找不到垃圾筒,所有的餐廳裡面都找不到垃圾桶,這點讓我覺得台灣人民對於垃圾的回歸處理比較嚴謹。逛了這麼多天之後,最終總結了幾點,從第一天的民宿,到第二天、第三天再到現在,漸漸地讓我們回歸自然,將人與自然的結合,而不要人為的去產生更多的垃圾,甚至如何把更多的垃圾運用回來。然後剛才聽了兩位教授講課,首先,就是敢於創新、敢於堅持,不要窩在裡面做事情,但是我又想到剛才最後的那個樓,一圈中間是空的,又回歸到之前的四合院,也是從天井採光,四周有窗戶。其實想來想去、做來做去,可能就在這個圈子?面,那我們怎麼樣夠跳出去,才是需要我們再去深入探討的,如果把老祖宗的一些東西運用好,然後在這樣的基礎上,使用新的材料,甚至採用可回歸材料去創作、創新會更好,謝謝大家。


王萍 / 山東臨沂,東易日盛設計師
之前也出國遊學過,這次出來想調整一下狀態,然後學習一些東西回去再投入到工作當中,我與路秋波老師是十年的同事,我們一起創立了自己的設計事務所,我覺得在這幾天遊學中學習到非常的多,除了前面老師分享的內容,我再補充一點大家沒有分享到的,比如說設計的前瞻性,特別是來到東海大學,畢竟這裡的設計是經過六十幾年的推敲,依然還可以讓我們感動,所以我們在設計時的前瞻性是非常重要的,其他我總結了一點就是”用心”,我們在做設計的時候,包括兩位教授的用心都可以讓我再次來到東海大學的時候,想起兩位的授課,希望下一次來到台灣你們可以繼續為我授課。


夏彬 / 西安,魯班裝飾集團設計師
首先在這次旅遊中感受特別大的是,大家做事的一個態度,昨天我們因為購物到時間很晚了,但是熊導遊看我們是女生,一直陪我們到很晚,真的非常感謝!
從很多細節都能感受到專業、專注和用心,在我回大陸的時候,我覺得會對我在工作上面有所啟發。另外,這次遊學我們走了很多個地方,感觸比較大的就是林憲慶建築師的民宿,還有半畝塘;我的家鄉是廣西的一個城市,那個地方有山有水,我最初來到西安的時候很不習慣,因為我覺得他四四方方的全是樓、全是街道,基本上看不到山,只有很遠的地方才有山,水基本上是只有護城河,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上學以及工作的時候,內心還是特別嚮往這種休閒、田園的生活方式,當然這種事不現實的,因為你必須要生活、工作。但是我也能感受到現在越來越多的人,內心深處還是比較嚮往這種休閒的生活方式,包括北上廣一些城市的人,他們會去杭州等地方購置一些房產,這些成功的人,閱盡了繁華,最後找到了一定的歸宿。同樣地,在這樣的發展過程當中,人還是要回歸到自然當中,在這次台灣的留學中,我看到了未來大陸設計的方向,也看到了自己的方向。林憲慶建築師挺令我感慨的,因為他做的一些事情,也是我想做的事情,包括他的生活以及工作的方式,也都是我想要的。


高楊俊 / 常州,禦美空間設計設計總監
說實話我老家有一個塘、一塊田、一座山,還有一個農夫,山泉有點甜。但是,我一直不知道怎麼去改他,所以我一直沒動。從那天我在林憲慶的民宿夜光森林裡,我感觸非常多,他能將當地的產業都一起考慮到,與建築設計結合,引導我以後可以朝這個方向去做。海科館、半畝塘在參觀中也學習到了很多,無論是設計者的理念或是手法都很能啟發我,以及今天東海大學的兩位老師,給我們分享的東西,謝謝。

在分享完本次參訪交流活動後,由東海大學邱浩修主任以及羅時瑋教授,為各菁英設計師們進行「簡一大理石瓷磚X欣建築 境外教學課程」授證儀式。最後,本次「簡一大理石瓷磚兩岸設計精英交流之旅」也在何匯海先生代表簡一大理石磁磚向邱浩修及羅時瑋兩位教授贈與禮品表示謝意後,圓滿落幕。






【活動資訊】
簡一大理石瓷磚x欣建築「兩岸設計精英交流之旅」:2018「臺灣的世界級」建築走讀暨兩岸設計師交流論壇
>活動期間:2018年8月19日至8月24日共計6日
>主辦單位:簡一大理石瓷磚
>承辦單位:欣建築

兩岸設計精英交流之旅-2018「台灣的世界級」建築走讀即將起跑!圖面構成:欣傳媒 葉沈函

【延伸資訊】
>走訪半畝塘「若山」體驗城居節氣生活 入住涵碧樓有感台灣日月潭靜謐之美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5740-gani
>走讀基隆海科館及東岸廣場 認識台灣海港山城壯麗之美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5736-gani
>走訪小國生活壯圍沙丘體驗宜蘭慢活 走讀大稻埕入住富藝旅認識台灣新舊並呈人文空間美學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5713-gani
>「2017兩岸設計精英交流之旅」─傳統語彙與新潮風格的撞擊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37026-gani
==============
撰文:王彤
編輯:吳宜晏
攝影:邱柏蔚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簡一大理石瓷磚×欣建築 兩岸設計精英交流之旅】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133632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簡一大理石瓷磚邱浩修羅時瑋校園規劃貝聿銘張肇康陳其寬路思義教堂東海大學建築系女白宮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