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頁>
  2. 生活

「手機 當下 臺北」凝眸歲月 臺北建城130週年攝影特展

By 欣攝影2014/11/17
article cover

近年手機科技日新月異,而以手機傳輸影像也成為最潮的集體創作,俯拾皆是的生活點滴,霎時瞬間的影像凝結,手機攝影帶來便利與驚喜,挑戰傳統攝影技巧的新紀元於焉開始。臺北,這個多元善變的城市,當然需要有如此的傳播能量匯入,才得以獵取更感人的都會風情,也能讓這裡的人情影像更添增幾分逼真與動感,滑動手機的攝影,就這樣,儼若一場人人說故事的影像運動!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用手機紀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吃喝玩樂,隨時紀錄身邊所發生的事,發現的有趣情境;也用手機影像抒發個人的所思所想,用影像表達對生活的觀點與態度。在不久之前,人們還對手機進行影像創作做出各種質疑與否定。現在,手機影像創作已是時下最時髦的影像創作形式了。

2014年適逢臺北建城130週年。臺北,經過130年的變遷,她正以獨有的魅力與活力展現給全世界,為了讓人們能夠感受現代臺北的多樣和精彩,我們特邀隨時隨地用手機進行影像創作的十位攝影家,用手機隨機而又敏銳細緻的觀賞角度,捕捉臺北的點點生活風貌,用他們各自觀點呈現「手機•當下•臺北」的21世紀臺北即刻風情。

策展人 / 林添福(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 理事長)

展出攝影家:

郭英聲 / 前輩攝影家
林國彰 / 名攝影家、前中國時報攝影記者
何經泰 / 明週刊 副總編輯
林添福 / 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 理事長
賴永鑫 / 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 常務監事
王飛華 / 中央通訊社 攝影記者
傅擁軍 / 杭州都市快報 攝影部主任
鄧博仁 / 中時攝影記者
徐欽敏 / PHOTO-INK 攝影師
吳丹陽 / 文化部影視及流行音樂產業局



圖片說明:圖/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提供

展題 / 我用手機 和風景 正在通話…… 參展作家 / 郭英聲

這類影像的表現方式,很可能是找到、看到,或者刺到了我內心深處極度瘋狂的狀態……

圖片說明:圖/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提供

展題 / 臺北古道考 參展作家 / 林國彰

臺北遊,尋古訪幽大不易,古道更難尋。清代古城牆早已夷平為路,成為今天的忠孝西路?中華路?愛國西路與中山南路。這四條道路圍起的區域,就是130年前的臺北城,也是臺北建城原址。如今只剩北門尚存原貌,西門消失,其他三座城門被改造為北方宮殿式樣,典型政治圖騰的象徵,說美好,也醜陋。我紀實清代臺北府城內遺留的地景,快門下唯有讚歎。攝影追尋當下,照片追憶過往。臺北,看不見城,看不見歷史。

圖片說明:圖/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提供

展題 / 圍城臺北 參展作家 / 何經泰

1884年,清朝,石造的臺北城牆竣工,堅固防衛城內之人,也如同將人圈困其中;1904年,日治時期,所有城牆與西門均遭拆卸,僅剩下五大城門中的四座。被石牆圍困的臺北,經二十年後從圍城中解放。

再經過快一百年,臺北再次被石造磚牆圍困,這次不是為防敵,而是為防洪。幾次大水泛濫,災情慘重,遂蓋起巨大防護罩。水是進不來了,人也難以靠近水,臨河臺北不親水,民眾要親水必須翻越城牆。

水想進來,人想出去。而這座全新城市,又如錢鍾書的《圍城》所言,在城內的人想出去,在城外的人想進來。這堵牆,到底困住了誰?



圖片說明:圖/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提供

展題 / 龍山寺 參展作家 / 林添福

現代人,手機不離身,用手機記錄生活的點點滴滴、吃喝玩樂,隨時記錄身邊所發生的事,身邊發現的有趣的情境,也用手機影像舒發個人的所思所想,用影像表達對生活的觀察與思考,手機影像創作已是我現在最主要的影像創作形式。

大多數人把手機當成備機,只有當相機拍完或沒帶相機時,手機攝影才派上場;而我在影像創作上,手機已然是我的主要器材,當面對被攝題材,我首先思考的是手機的影像呈現結果會如何?手機的拍照思維和傳統器材並不全然相同,加上手機能展現的並不是紀錄的功能,有更大的影像創作想像空間,讓我盡情地探索影像創作更多的可能性。

這次臺北建城130周年,我運用手機的仿攝影古典技法的“濕版”來表現最有老臺北元素與軌跡的艋舺龍山寺,試圖在現代環境中,有時空穿越,感受老臺北庶民對宗教、對信仰的虔誠。

圖片說明:圖/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提供

展題 / 觀/見 參展作家 / 賴永鑫

活絡和冷漠的情緒,並存在同一個空間,
相互編織、融合,散發著不協調的自然。
親密 / 疏離、文明 / 荒誕、時間 / 空間,交錯、揉合在這個地域;
一切對立、非對立的元素相互依存、共鳴……

圖片說明:圖/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提供

參展作家 / 王飛華

手機攝影為當下給了另一番註解,留下許多以前來不及捕捉的當下,和臺北。

圖片說明:圖/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提供

展題 / 嗨!你好 參展作家 / 傅擁軍

第一次到臺北,我就喜歡這裡了。所以在接受邀請要展出我手機裡的臺北照片,我一下子想到了這個題目——嗨!你好。
雖然手機裡的照片並不可能代表我對臺北的印象,但每次我翻看到關於臺北的照片,會一下子勾起美好的記憶。這裡有暖暖的人情味和很多好吃的東西,還有24小時不打烊的誠品書店(可惜裡頭不讓拍照,沒有留下影像),還有讓我喜歡的“雲門——稻禾”,真是好極!還有好多對我很好的老師和朋友,謝謝你們!

圖片說明:圖/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提供

展題 / 在臺北?我們相遇 參展作家 / 鄧博仁

臺北之於我,好比一個性感亦感性的女人
刺激著我,以那令人驚嘆的美麗
我願時時刻刻追尋
她所佈下的訊息,這令人著迷與探索的城,
是座活著的城,住著充滿活力的人,在風中,我依舊踏著輕快的步伐。

活在臺北,為了與她相遇。

圖片說明:圖/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提供

展題 / 城南舊事 參展作家 / 徐欽敏

記憶,是有溫度的。
迎著晨曦探訪城區日治時期的老建築,溫潤和煦的日光迍迍地爬上牆堵,讓流轉歲月的痕跡更添顯著。
信步其中彷彿進入時光隧道,昔日熙攘喧囂的車馬聲依稀可聞,竟有漁父入桃花源之幻。窗欞清明,光可鑑人,萬瓦鱗鱗,猶如臥龍,牆柱巍巍,斑駁卻屹然挺拔。
然物換星移,逝者不可追,來者猶未卜。時光苒荏,日月如梭,它們走過風華,依舊寂然不動。

圖片說明:圖/中華攝影藝術交流學會提供

參展作家 / 吳丹陽

藝術創作是不拘泥於任何形式的,
輕巧靈活的手機,
總能迅速擷取任何可觸動我內心的影像,
伴著我瀟灑飄然的穿越巷弄,
靜靜地收納整座臺北城的靈魂。
因此,
我的生活軌跡亦顯現於我的攝影作品中。
有時或為尋找自我,
有時也為情緒出口,
每幅創作,
皆是我當下的追憶與感慨。
展覽講座手機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