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Q-LAB曾柏庭《重新想像》─要留下貢獻,還是庸碌一生?

By 欣建築2018/08/27
article cover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別再為已然錯失的機會憂心了,開始尋找全新的機會吧!
—— 貝聿銘,1983年普立茲克建築獎得主

在連續十次競圖失敗後,曾柏庭贏得人生中第一件指標競圖——台南一中綜合體育館,以其對於結構之美的極致追求,贏得國內外矚目。接下來,他陸續以烏來立體停車場、土城國民運動中心、中和國民運動中心等注目之作,翻轉了台灣公共工程典型。三十歲出頭就拿下台南一中體育館的設計競圖,並為他掄獲一座ADA新銳建築獎,讓曾柏庭初嘗獨當一面的滋味。這樣的勝利給了他很大鼓舞,讓他更相信,默默努力終有一天會被看見。

可是這種甜美的成就感,並沒有維持很久。建築圈開始好奇,這個Nobody到底從哪裡冒出來?而接下來,隨著曾柏庭拿下烏來立體停車場、中和運動中心、土城運動中心等一系列公共工程設計競圖,負面言語不斷流傳。有建築圈前輩直下定論:這個曾柏庭,一定是靠爸族,肯定連工程圖都不會畫,都是底下員工幫他繪圖。還有人評論,從台南一中體育館到土城運動中心,每一件作品風格都不一樣,他是不是一個沒有中心思想的建築師?

去到領獎現場,在國外是走紅地毯,歡欣慶祝作品受到肯定,台灣頒獎典禮的模式卻不盡相同,受獎人在領獎前,有些評審會公開評論,指出受獎人不足之處。初期聽到這些評語,他大概花了一年多才釋懷。每一天他都自忖:自己的人生、信念、方向到底對不對?

從批評中找到往下走的方向
「我對人生很少感到不確定,但那段時間,我對很多事情感到懷疑,幾乎讓我沒法專心投入設計,」曾柏庭人生中第一次對自己的設計感到迷惘,懷疑自己是否做錯。但是曾柏庭很快調整心情,告訴自己,台灣就是自己的家,未來也不會再回紐約,因此要正視自己投身的建築環境。

「批評讓我更認清自己該扮演什麼角色,而不是因為得不到認同,就去迎合別人。我理解到作品沒有絕對的對與錯,價值觀及教育背景占了很大的因素,」曾柏庭提醒自己往正面思考,會出現批評,表示已經引起注意跟重視。就這樣,他再次發揮「化悲憤為力量」的潛質,隨著新作品的誕生,他有了破繭而出的豁然開朗,在不斷贏得新獎項的肯定中,逐漸放下執念,看清自己的方向。

|台南一中體育館| 純粹的結構之作

台南一中體育館;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曾柏庭的一鳴驚人之作,展現非常純粹的結構美感,一舉入圍世界建築節大獎最後決選、台灣第二屆ADA新銳建築獎。這次人生首度的競圖獲勝,對他有很深的意義。首先,這個作品將他帶回了故鄉台南,而且還是自己曾經考上卻不曾踏入的學校,冥冥之中似乎帶著某種巧合。再來,這是他在創業初期,最心無旁騖時所設計的作品,當時的他全心投注在結構力與美的展現,把技術與技藝做到極限。現在他認為,自己以後很可能再也無法做出如此「純粹」的作品。

台南一中校園共分兩區,勝利路以西為主要教學區,勝利路以東則為運動園區。體育館的基地位於運動園區西南角,周遭除了光華女中與成功大學之外,大多是早期開發的連棟透天厝。曾柏庭思考著:學校型綜合體育館,如何同時兼顧對內的安全管理與對外的開放使用?若摒棄過去集會禮堂為主、運動場館為輔的建築形式,如何創造新形態的體育場館?

於是從基地條件、空間需求、營建造價三大面向出發後,他發現必須面對三大主要問題:空間需求龐大、建築面積局促,以及營建造價過低。為了解決這些問題,並鼓勵開放校園與多元使用,曾柏庭創造對外入口與穿堂,以利一般民眾在夜間及週末進入使用。接著,將一般教室、社團辦公室、教師辦公室及儲藏室配置於地面層,方便師生進入。再來,他在二樓配置桌球室、撞球室、韻律教室與體適能教室等小型空間,方便學生上課,容易管理。最後,再將面積與淨高要求最大的綜合球場與觀眾席,安排於三、四樓的挑高空間,以減輕結構負擔。

台南一中體育館;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用最少資源,做最大效果
面對每坪成本造價只有新台幣七萬多元的捉襟見肘,曾柏庭提出「三維立體橋梁」的設計策略,把設計做到極限。他除了用上在貝.考伯.佛烈德聯合事務所學到的模矩概念,也用上了在拉斐爾.維諾利事務所參與鹿特丹中央火車站競圖的經驗,以大跨距結構進行設計,利用四面雙雙對稱的大跨距斜撐構造,一方面減少整體建物的用鋼量,控制成本;另一方面穩定支撐起三樓的大型綜合球場,還順勢騰出了一樓的半戶外空間供學生與民眾使用。

他也以清水混凝土做為主要材質,除了可大幅降低立面裝飾材料的採購與支出,又能清晰傳達結構力學之美,更重要的是以清水混凝土打造大跨距的構造美學,是前所未見的創新嘗試,能夠「使用最少的資源,做出最大的效果」。

勇於挑戰既定事實
在經過兩年半的營造施工後,台南一中體育館在2013年4月完工啟用。完工後,他幾乎週週回到台南,仔細觀察學生與附近居民使用運動空間的方式與習慣。讓曾柏庭驚訝的是,當時因經費拮据,無意中設計的「半戶外」籃球場,創造出良好、全天候皆宜的公共空間,學生和居民在這裡不論是打球、打太極拳、跳土風舞,甚至是烤肉,把這空間的機能發揮到極致。而這「半戶外」的特質,之後演變為一種公共性,也啟發了他的建築思維,成為曾柏庭後續系列作品重要的切入點。

曾柏庭相信,「建築是一門解決問題的藝術(Architecture is an Art of Problem Solving)」,它迷人之處就在於沒有一定的公式,更沒有正確的答案,最終成果取決於建築師對問題的「詮釋」、「態度」與「選擇」。因此他總是考量建築如何因地制宜,勇於挑戰既定事實,在符合公共利益的前提下,做出最貼近使用者需求的作品。

延伸閱讀:Q-LAB 曾柏庭 - 台南一中體育館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4130-QLAB

台南一中體育館;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烏來立體停車場| 博得國際肯定
曾柏庭贏得的第二項公共工程競圖,是與將捷集團旗下的忠明營造合作,取得以溫泉與櫻花聞名的烏來風景區立體停車場設計權;2014年完工啟用後,一舉獲得世界建築節大獎最後決選入圍,並奪得聲譽卓著的美國Architizer A+Awards停車場類建築首獎、台灣建築獎佳作、遠東建築獎最佳人氣獎、國家卓越建設獎、公共工程金質獎等肯定。

過去,由於烏來遊客絡繹不絕,例假日期間更是車滿為患,因此新北市政府交通局決定於2010年規劃停車場增建工程,計劃將2002年完工的一層鋼筋混凝土停車場,擴建為地上四層的立體停車場,以利發展觀光。

像美術館的停車場
跳脫台南一中體育館的方整,躍出柔和的弧線,烏來立體停車場這件作品建構在人與自然、建築彼此之間的和諧,以「輕」與「藏」的建築姿態,來烘托周邊山明水秀的美,重新定義大家心目中的停車場。他從泰雅族線性織布汲取靈感,轉化成三千片宛如自然流動弧線的格柵,是這幢建築最大的特色,既像山巒起伏,也似水波盪漾,營造出一股流動的詩意。

很多人以為,弧線是自由流動的形體,不需要精準,事實上恰恰相反,為了呼應有如稜線般的柔和線條,同時又能防止西向的直接曝曬,他使用參數式設計,細細計算每一長條鋁板格柵的尺寸、長短與固定角度,再由雷射定位組裝,才能在視覺上模擬出宛如稜線綿延起伏的流動意象,這背後的心血難以估算。令他最難忘的,就是在興建過程中,路過的老人家問他:這座「美術館」什麼時候會蓋好,讓他很受鼓舞。

烏來立體停車場;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用留白空間創造感動
而走進低調但講究細節的停車場內部,更是處處讓人感受到曾柏庭在處理細節的巧思。與外牆灰黑抓痕丁掛磚呼應的室內,也以灰黑色系為主,營造沉穩靜謐的氛圍。底層既有的停車場構造雖予以保留,除了內含的管理室、公共廁所、淋浴間,也空出不少留白空間,而這些多出來的留白空間,並非減少其他功能,而是來自巧妙的心思與複雜的運算。走上二樓,立刻可以發現斜撐結構,原理跟羅馬橋拱共通。橋拱設計相較於一般直立梁柱,水平向支撐力更大。因此整體可以營造出更輕巧的空間質感,進而打造更具結構美學的公共建築。

其中特別設置的文化走廊,是曾柏庭為這個公共建築添上的社會性巧思,希望讓在地文化藉著車來人往而傳播更廣。在這裡,從大部分遊客總會看幾眼的旅遊景點地圖開始,曾柏庭與營運移轉(OT)團隊特別邀請當地的泰雅族藝術家,繪製屬於他們心中的「心靈地圖」。日後,文化走廊更化身小藝廊,持續展出在地藝術家的作品,而能讓旅客留下許願卡的「生命之樹」,也是一個頗具意義的藝術創作。從此,遊客從這個停車場展開的,不只是山水之旅,也是文化之旅。

曾柏庭坦承,本案不但沒有賺錢還賠錢,但整體而言,烏來立體停車場的成功,對他來說有著雙重指標意義,一是Q-LAB在執行公共工程上更加熟練,也更具信心;再來,Q-LAB取得首度投入統包工程的實績後,也準備好投入更具規模的設計案,為隨後一連串出色作品奠下基礎。

延伸閱讀:Q-LAB 烏來立體停車場增建案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3323-QLAB

烏來立體停車場;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烏來立體停車場;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 打造凝聚人心的城市客廳
在兩件作品接連大受好評之後,曾柏庭在新北市推動一區一運動中心的風潮中,與麗明營造、長佳機電共組團隊,贏得中和與土城兩座國民運動中心的競圖,也給了他再次展現實力的舞台。中和這座國民運動中心,最吸睛之處是宛如太空船般的外觀,它甚至還被美國金融網站《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評列為「27座地表最酷的建築」之一,國際建築媒體《Archdaily》也將之列為「全球年度最佳建築」之一,體現建築不只是美學的抒發,也是藝術與科學結合的妙喻。

這樣的佳績,可是曾柏庭克服萬難,才能在先天不足的狀況下,創造出亮眼表現。為什麼說中和國民運動中心的開建條件不佳呢?首先,它的基地偏小,能延伸發揮的空間有限。接著,它所編列的預算不多,每分錢都得用在刀口上。再來,它的地下既有管線錯綜複雜,同樣也需要謹慎處理。曾柏庭透露,這座運動中心位在錦和運動公園內,南面網球場,西望棒球場跟國道三號,東接運動田徑場,基地正前方即是防汛道路與大型排溝,周遭多是早期開發的透天厝與公寓,甚至也有很多臨時鐵皮屋。

奇特的三角折板幾何外型
雖然它的地理區位乍看不具吸引力,但曾柏庭轉念思考,從立體的角度評估,條件不佳卻也可以得天獨厚。由於四面八方都能從高點俯視這個基地,儼然可成都市聚光焦點,因此他運用數學幾何與構造系統,進一步於城市天際線中創造獨一無二、有機多變的建築地標,活化原本邊陲的地域特性。曾柏庭回顧,很多人看到中和國民運動中心,只看到它搶眼的外貌,但他純粹是先針對機能做出空間配置,才衍生出如今的奇特造型,並非先造型,再設計,例如建築頂部的幾何形狀,其實是為了容納挑高的三樓羽球場與四樓的籃球場,加上攀岩場等設施而採取的因地制宜。

三樓從羽球場開始,場地性質轉為大跨距空間,因此結構改為鋼構;而四樓設定為籃球場,球場寬度比三樓要來得多,因此在平面上要向外擴充,屋頂平面則向內退縮,就像『連連看』的設計手法,將各空間對應的屋頂高層相繼連成一條可精準放樣的圓周曲線,最後將三樓、四樓及屋頂平面加以連接,最終才造就了今日看到的三角折板幾何造型,」曾柏庭仔細解釋中和國民運動中心的外觀設計緣由。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人人皆可享用
在設計策略上,他提出「城市客廳」的主張。因為地處城市邊陲地帶,當地居民除了到錦和公園運動之外,沒有其他可以駐留或休憩的公共設施或室內空間。雖然當時新北市政府的空間需求、預算,並沒有包含此項目,但他認為,這棟建築不應只有讓民眾付費運動的功能,還應該是人人皆能享用,且帶動人氣與社會力量,凝聚人心的場所。

他特別運用純熟的設計技術,節省其他成本的開支,實現在一樓打造一個長達六十米、寬達十二米、挑高兩層樓的大廳空間,讓當地居民能遮風避雨,又能聚集且交流情感。大廳的一樓兩側配置兒童遊戲室、簡便餐廳、桌球室、撞球室及社區交誼廳;二樓設有健身房、飛輪教室、瑜珈教室,透過大廳中庭串聯小型活動空間,增強使用者與「城市客廳」的互動。

然後,也利用西向立面創造櫥窗般的玻璃牆,強化這種互動。透過玻璃帷幕,民眾在進入運動中心之前,便能看到大廳、壁球室、攀岩牆等場域所發生的活動;再讓室內運動的民眾,往西觀覽棒球場與國道三號方向的景致。夜間只要一打燈,行人從地面層就可將運動中心各種活動狀態一覽無遺,增加館內與周邊居民的互動,讓都市與建築產生更強烈的連結。「建築應該與都市產生強烈的關聯性,兩者不應該被切分開來,」曾柏庭說明他的設計理想。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蘊含環保用心
而為了降低建物量體龐大所帶來的壓迫感,創造更輕巧的外觀,將占地最廣的運動場地—長六十米、寬三十米、高十二米,也是無落柱、大跨距空間的曲棍球場抽離主建物,移至基地北方空地,放入地下二層當中,減少主建物將近四層樓的高度。
也因為遵行設計自己所設定的設計理念—所有的設計元素必須源於同一個設計概念,設計團隊統一整體語彙,延續主建物的三角幾何,最終以七座三角立體桁架橫跨曲棍球場館,完成屋頂設計。這座三角立體屋頂,除了延續整體的設計概念以外,也能進一步美化都市環境,同時亦能降低日後空調與照明的營運成本。

「除了全面綠化整座曲棍球場屋頂,透過這七座落地窗,更將柔和的自然光線往地下室緩緩引進,這做法除了大幅降低室內溫度,也能達到節能減碳的理想,」曾柏庭還指出一個肉眼難見,但實則關鍵的巧思設計,他將空調風箱改設於地下一樓座椅區下方,直接吹往觀眾與地下二樓的曲棍球場,一來可大量減少空調的浪費,二來也可讓屋頂的結構美學不受遮蔽的呈現,做到「少即是多」的建築理念。

用最經濟的鋼浪板創造未來感
而令人訝異的是,那搶眼的未來感外觀材質,其實是鋼材浪板。原來為了降低建築量體的壓迫感,同時兼顧外觀的流動性,並在財務上取得平衡,曾柏庭靈光一現,大膽選擇市面上最普遍、也最經濟的鋼浪板。

這個由周邊鐵皮屋都市景觀得到靈感的創意,倘若材料運用不當,缺乏精密的設計整合,很容易淪為跟一般鐵皮屋同樣毫無質感的下場。曾柏庭要求製作廠商縮小鋼浪板的折板尺寸,也調深了烤漆的顏色、旋轉紋路的方向,並把收邊處理得更纖細,成功將原本寬達十公分的框料,改善縮小至三公分不到,加強了材料的精緻度,讓整體建物更形纖細。

「為了讓外牆能展現一致的細膩感,Q-LAB甚至自行研發所有玻璃帷幕的直橫框料,做出兩公分不到的輕盈效果,」曾柏庭回顧。最後在拮据預算下成就巧思,創造出一座具有金屬質感與流動特質的國民運動中心,證明就算原本廉價的材料、原屬不利的地理條件,也能夠在精湛設計下,做出超乎想像的質地與品質,因此獲得世界建築節大獎、美國建築網站Architizer主辦的A+ Awards等獎項最後決選,以及2016年台灣建築獎佳作、ADA新銳建築獎等的肯定。

延伸閱讀:Q-LAB 曾柏庭-中和國民運動中心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21784-QLAB

中和國民運動中心;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 激發美妙的社會參與
在新北市土城綜合體育場內,紅色(籃球場)、灰色(冰宮)、藍色(泳池)的三塊彩色繽紛方盒,像積木般由綠意之中拔地而起,這是讓人很難移開目光的土城國民運動中心。

研發全新材質
為了達到曾柏庭一貫堅持的內外互動性,他和團隊創造了特殊的外觀皮層,兼顧民眾隱私和視覺通透。曾柏庭採用鋁板與玻璃,在鋁板上打洞,透過物理性的原理,反覆實驗符合目標的洞徑大小,最後找到一個既完美又奇妙的組合,讓泳池達到由內往外看自然通透,但無法由外往內看穿的最終目的。此外,這樣的全新材質還有另一個神祕的效果:白天室內不開燈時,整體外觀可以保持材質所賦予的隱私,但當夜間開燈時,其對應的外觀帷幕瞬間變成透光的外牆,讓土城運動中心成為當地地標。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兩百米連續不間斷的騎樓
外觀上最引人矚目的特點,自然還是那壯觀的九米懸挑,中間沒有落下一根柱子做為支撐,完全飄浮於空中。夏日可以遮陽、降水可以擋雨,形成戶外公共空間的遮蔽,讓更多人在不受天候影響的情況下聚集活動。曾柏庭在研究當中發現,台灣都會型的運動中心,大多缺乏足夠腹地面積,因此除了場館內部設施,一般民眾較難享受建物所附屬的半戶外或戶外空間,且設計也缺乏「互動性」。

曾柏庭運用設計手法,透過建築量體一系列的堆疊、旋轉、合併、下壓、拖開等動作,創造出長達兩百米連續不間斷的騎樓。也考量到一般台灣騎樓深度只有三米六,遮風擋雨效果有限,他選擇以「懸挑」做為創新訴求。雖然懸挑的建築設計已被證明安全無虞,但是在與公部門溝通的過程中,仍然因為意見不同而拉扯許久。例如,在審查階段,審查委員便要求必須有柱子落地,以免產生安全疑慮。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守護理想,據理力爭
建築師面臨的困境是,若想發薪水,趕快結案,就勢必得默默聽從,但是如果戶外空間充滿柱子,使用者與空間毫無隔閡的感覺立即消失,原本設計的最精妙之處便蕩然無存,到底應不應該堅持?這種反覆辯證的阻力不僅來自業主,甚至事務所裡也出現雜音。如果要堅持理想,工程拖延,每天得面臨罰款,這是「擇善固執」的代價,一般建築事務所很難承受。「我不是為堅持而堅持,也不是存心炫技,而是覺得可以給市民更好的公共性。如果不去主張這點,其實把柱子加上即可,心裡不會有拉扯,」曾柏庭解釋自己的決定。

回顧這個設計,他認為,簡單說來,就是台灣建築圈多半認為政府命令無可挑戰,無論如何,不願違反公部門意見。再來,就是認為法規代表一切的看法根深柢固,因此鮮少據理力爭。但就曾柏庭看來,法規由人制訂,若法規不合時宜,或當初訂定時未考慮各種可能的情境,理當透過正式管道,提出修正意見及看法,與政府共同研擬符合時代創新,又能顧及安全的法規條例。

如果設計符合照顧人民的公共利益,這樣的理想,難道不值得追求?為什麼不站出來告訴政府這是更好的選擇?身為建築師,就該為公共性、社會性等理想辯護,只要立意良善,應該努力溝通自己的想法。這是一個困難的抉擇,曾柏庭從空間的公共性、流動性到建築美學、創意、創新等面向逐一說明無柱的種種好處,他也提醒大家看事情不能只看一時,終於讓審查委員同意放手一試。

「一幢建築要屹立30、50、100年,我們要為這個社會提出創新的理念,以留下貢獻,還是庸碌無為?」也就是這樣的思考,讓曾柏庭每每據理力爭,作品得以保留原始設計精神,終於贏得讚賞眼光。用建築翻轉生活體驗這樣的挑戰很艱難,堅持也很痛苦。但最終,一切都很值得。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完成後,曾柏庭不時會到現場觀察使用情況。在晨光中,他看到在九米懸挑的陰影遮蔽中,不但有隔鄰廣福國小的可愛孩子做著早操,也有阿公、阿媽打太極或徐徐散步聊天。有這樣的懸挑空間,激發更多美妙的「社會參與」,達到建築師用設計來改變社會的美好初衷。

「人們若對建築產生感情,會更珍惜建築,」回顧這種對於社會參與的堅持,曾柏庭舉例,許多國外知名的建築師,都很強調社會設計及社會參與,藉此將人們的情感、生活與建築連結起來。他特別嚮往這種翻轉體驗的可能性,也試著嘗試「重新定義」公共空間。

延伸閱讀:Q-LAB 曾柏庭-新北市土城國民運動中心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21820-QLAB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土城國民運動中心;圖片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購買連結】
http://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93817


【延伸資訊】
>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http://www.qlabdesign.com/
>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臉書粉絲專頁
https://goo.gl/fXtWFK


【延伸閱讀】
>Q-Lab曾柏庭《重新想像》─建造屬於下一世代的新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5119-QLAB
>Q-LAB 曾柏庭-新北市土城國民運動中心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21820-QLAB
>Q-LAB 烏來立體停車場增建案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3323-QLAB
>Q-LAB 曾柏庭-中和國民運動中心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21784-QLAB
>Q-LAB作品「國光客運 基隆轉運站」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51276-QLAB
=====================
照片、文字提供:Q-LAB-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
整理:王進坤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建築書訊】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61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Q-LAB曾柏庭Q-LAB 曾永信建築師事務所重新想像建築書訊ADA新銳建築獎Architizer A+Awards臺灣建築獎永不放棄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