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2018台灣住宅建築獎由「交疊之屋」、「半半齋」、「進之宅」獲首獎

By 欣建築2018/03/31
article cover


2018台灣住宅建築獎首獎作品「交疊之屋」、「半半齋」、「進之宅」;圖片提供: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自2007年開始舉辦的「台灣住宅建築獎」,至今已記錄台灣住宅十二年來不同時代性的變化,而本屆(第六屆)共有131件作品進入海選;經初選委員以及決選委員兩階段的篩選過後,共選定17件作品來進行現勘。而最後的評選結果,是透過五位各具代表性的評審以三天的時間,遍訪入圍現勘的作品,透過實地與業主、住戶及設計單位了解真實居住的生活場景,同時面對住宅設計本身的技術與手法後,經過長達三小時的討論與數輪的投票,選出了「單棟住宅」作品首獎兩件、「集合住宅」作品首獎一件以及「單棟住宅」作品佳作兩件、「集合住宅」作品佳作三件,作為本屆住宅獎的代表作品。

單棟住宅的獲獎作品是兩棟截然不同類型的作品,分別為極富精神性象徵的「進之宅」,其透過低預算造價達成「好」的空間品質值得嘉許;另外以建築素人之姿打造極富工藝之美的「半半齋」,更是展現了台灣整體美學的向上,已不再侷限在專業者身上。本屆集合住宅類的首獎作品「交疊之屋」,其細緻又粗獷的建築工藝結合縝密的空間設定,同時呼應基地的特質,因此成為本屆「台灣住宅建築獎」集合住宅類的代表性作品。所有首獎及佳作的作品都代表各自的議題來反應真實的生活現象,而其中更值得一提的是所有參與競賽的作品,已開始透過內化與實際的語言去呈現出台灣的住宅樣式,而不再是以華麗或是某種風格的想像來套用在居住者身上。「好宅」是透過業者(開發商/地主)以及建築師之間共同努力的成果,彼此之間是一種伙伴及合作關係,共同努力的達成「家」的想像。


完整得獎名單如下:
集合住宅類【首獎】交疊之屋
設計單位:李文勝建築師事務所
業  主:VVVVV聯上建築、聯上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欣小編隨團紀錄
本案基地面對永久性綠地,雖然視野開闊,但須解決西曬問題,以及該如何呼應前方綠地,故在設計手法上將建築量體設計輕巧,主入口向內退縮,讓建築不緊貼基地線而有壓迫感。室內採用錯層方式,來回應兩代家庭居住的需求,下面為父母,上面為小孩居住,讓兩代之間保有各自的隱私跟活動空間。同時上下錯落的立面也解決西曬的問題。除建築體外,與基地外的空間連結用心,採用有機的方式配置,親切呼應環境。

集合住宅類【首獎】交疊之屋;圖片提供: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集合住宅類【佳作】銓璟大境
設計單位:張景堯建築師事務所
業 主:銓璟建設股份有限公司

欣小編隨團紀錄
本案雖是高層住宅,但建築師為降低對都市面衝擊經過與業主溝通,整體立面採用簡單而俐落方式處理,並在一樓採用落羽松及水池,來營造散步的路徑,讓步行者跟建築的中間能藉由綠樹水池及綠牆,來降低建築體的壓迫,營造舒適鄰里關係。

集合住宅類【佳作】銓璟大境;圖片提供: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集合住宅類【佳作】富富話和
設計單位:平田晃久建築師事務所+昌瑜建築師事務所
業 主:璞園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欣小編隨團紀錄
本案的設計核心是希望改變傳統大樓集合住宅內,彼此住戶不熟識的問題,因此在水平跟高層上都有異於傳統的做法,希望藉由空間設計來打破。立面的設計手法是轉化自台灣違建及鐵窗的意象。植栽的選擇上,平田晃久希望樹的關係跟人更緊密,因此不是挑選大樹種,而是採用較矮尺度與人相近的樹。

集合住宅類【佳作】富富話和;圖片提供: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集合住宅類【佳作】木蘭居B座
設計單位:山本理顯設計工場+大矩聯合建築師事務所
業 主:士林開發股份有限公司

欣小編隨團紀錄
為了讓視覺穿透以及友善鄰里,基地不用圍牆隔離內外。建築立面採用活動格柵,讓使用者可以因為自己使用需求,而推拉而開放或隱蔽,對於都市景觀相對友善,但為克服其平整度,以及人能輕鬆推開,開發新的技術,最後採用吊裝及軌道往內置放的方式解決。

集合住宅類【佳作】木蘭居B座;圖片提供: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單棟住宅類【首獎】進之宅
設計單位:境衍設計+林柏陽建築師事務所
業 主:釋悟德

欣小編隨團紀錄
設計出發點上,就是要跳脫制式的三房兩廳格局,並將修行放入生活空間之中。建築基地內以中庭為空間核心,其弧線採用多核心轉換,讓曲線更為優雅。由於造價預算有限,而採混凝土澆灌施作,用新舊模板的質感來區分空間調性,如內跟外、服務及休憩等,工法施作上採用木模板但用清水混凝土的施作方式,因此會同時留下蓮霧頭及釘子痕跡。室內為一人使用的居住跟休息空間,藉由中庭透明落地玻璃,來分隔內跟外,但又同時將其連結在一起。並能藉由曲面梯往上到屋頂能眺望前後。

單棟住宅類【首獎】進之宅;圖片提供: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單棟住宅類【首獎】半半齋
設計單位:德豐木業股份有限公司
業 主:張富美

欣小編隨團紀錄
是由德豐木業自行設計跟施作,為木構造建築,德豐將本身的木構造技術運用在這棟建築之中。基地位於山區,面對颱風跟四季氣候的變化上,採用鋼板跟氣窗處理,因而能減少設備耗能。一樓外部採用滑軌可移動的鋼板,來阻絕過多的雨跟光,同時讓建築的表情更為有趣。建造材料除地基及混凝土是在現場施作,其餘多在工廠施作後,在運到現場組裝,因此能控制細節。

單棟住宅類【首獎】半半齋;圖片提供: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單棟住宅類【佳作】層之家
設計單位:都市山葵-方瑋建築師事務所
業 主:Melissa

欣小編隨團紀錄
為老屋改造作品,建築身處都市夾縫內,但仍積極回應外部環境,且將光、風等引入室內。在改建時發現結構有疑慮,先做補強結構後才進行改裝。業主Melissa表示當時委託方瑋設計時,其實已經找過其他建築師設計,且自己的預算也不多,還提出許多需求,包括有長輩跟小孩的生活機能都要放入,但方瑋最後交出令她很驚豔的設計,好像建築本就該長這樣。

單棟住宅類【佳作】層之家;圖片提供: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單棟住宅類【佳作】Street Canvas

設計單位:董育綸建築師事務所
業 主:施小姐

欣小編隨團紀錄
基地為不規則的形體,且位於三叉巷弄口旁,為讓行人在路徑遊走時,有較舒適的視覺開闊感,讓建築盡量往後退,來留設前庭種樹。而前庭立面因應室內空間需求,開設各式窗戶引進光線讓空間舒適。建築體並設置多個縫隙,讓光線跟風能夠進入建築之中,同時能調整建築與基地的關係,讓內部空間更為開闊。

單棟住宅類【佳作】Street Canvas;圖片提供: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台灣獨特的橫向密度都市發展以及住商混合型的生活樣貌是一個複雜的狀況;或許正是這樣獨特的條件,台灣住宅類型的開發可說是相當多元。自2007年第一屆台灣住宅建築獎的開始,至今已走過了十二個年頭,縱使台灣房市價格的盛衰循環也走過一遭,但「好」及「美」的住宅品質確不斷的向前邁進;我們也看到許多年輕一輩的建築師用他們的思想逐步挑戰不同的議題、而許多的建築前輩也不斷的突破更往前邁進。也恭喜這一屆的得獎者們,住宅是一項與時俱進的命題,它沒有唯一的答案,只有更符合當下的成果。

2018第六屆台灣住宅建築獎決選探勘紀實

圖片提供: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延伸閱讀】
>2018 TRAA 第六屆台灣住?建築獎 初選入圍名單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44273-TRAA
>直擊第五屆「台灣住宅建築獎」頒獎典禮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73171-TRAA
>第五屆台灣住宅建築獎─由Brownmist House、宜蘭張宅及若山掄元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68759-TRAA
>看建築,絕對要知道的台灣四大重要建築獎!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26340-ArchitectureAward
=====================
文字、圖片提供:台灣建築報導雜誌社
撰文:王進坤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競圖獎項報導】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48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台灣建築住宅建築台灣住宅建築獎上圓建築基?會TRAA交疊之屋進之宅半半齋單棟住宅集合住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