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生活

易新設計+逢甲建築實構作品「連綿地景─棚架。塔」

By 欣建築2017/06/14
article cover

場域中的視覺焦點;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場域中的視覺焦點;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構築之前,思維之後/關於連綿地景的兩組空間創作
如果構築可以有所作為,我們意圖在學校建築設計課程中介入以構築為本的思維模式,藉由構築誠實面對建築的真實。起因是受逢甲建築系沈揚庭老師邀請,參與大四設計課程「建築實構組」後,該組核心思考在於面對「設計的歷程」之中,討論構築在建築設計過程因應不同設計前提的介入方式,歷程中始終提醒我幾項問題。

如何建築
建立在真實世界地心引力前提下的構築,將面對得究竟是數位思維抑或只有電腦輔助技術?

如何構築
面對著建構在數位範疇之中的建築空間,在數位之中建築何需真實構築?如須構築如何錨定?

如何製造
伴隨著生產技術的演進,因應數位工具介入設計思考,空間製造究竟是數位先於構築,抑或構築先於數位,這不單是製作流程問題,而是立場問題。

因此,在這自造者的時代,我們衍生了一系列原型(prototype)的討論,因為設計/構築,開展了建築語言的思考。
棚架。塔 的構築關係;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棚架。塔 的構築關係;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連綿地景 棚架。塔」一個佔領都市虛空間的“不預期載體”
街道成了漫遊者的居所。他靠在房屋外的牆壁上,就如同一般的市民在自己家?一樣。對他來說,閃閃發光的琺瑯商業招牌至少是牆壁上的點綴裝飾,不亞於一個資產階級者客廳裡的一幅油畫。牆壁就是他按住筆記本的書桌;書報亭是他的圖書館;咖啡館的階梯是他工作之餘俯視家人的陽台。
<巴黎,十九世紀的都城,Benjamin, 2002>
模擬圖/佔領開放空間成為環境中的駐留空間;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模擬圖/佔領開放空間成為環境中的駐留空間;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連綿地景棚架。塔模型;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連綿地景棚架。塔模型;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夜間行人,停留休憩;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夜間行人,停留休憩;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關於文本
都市存在著眾多訊息提供著人體驗,我們期待藉由微觀觀察找尋空間中的訊息,拆解都市空間中的基本要素,定義多樣性都市景觀中的次序與規則。以觀察「漫遊者」為出發,進行庇護所的建築設計。

觀察的媒介,漫遊者是一邊在城市漫步、觀看,一邊思考的個體(人),不屬於群眾,他們將城市當成居家在生活著。漫遊者的代表則有拾荒者、詩人、乞丐、妓女等人物,漫遊者的代表空間則是車站、商店及購物街等地方。

漫遊者,一種都市閱讀的觀察技術,關於體驗性的訊息擷取,進而找尋一個通往庇護所的歷程。

關於設計操作
以觀察為引,我們建構觀察者的技術,譜記都市中存有的現象。以構築為本,面對物質及外在環境,進行空間設計,這空間並不預設機能,當介入活動置換,衍生不同事件佔領著都市空間。

連綿地景作為逢甲大學大四設計課程,建築實構組的實構執行計畫,延續設計課程基本習作為出發,本次設計習作拆分二階段,第一階段發展針對本次討論議題個別提出方案設計,共八項方案,並擇一以複合媒材為主要構築運用的作品進行第二階段為實體構築。

建築之前,一個漫遊者的觀察紀錄
紀錄和觀察著都市當中的漫遊者,逢甲夜市當中特有的族群-招車工,他們不斷地招車、導車在巷口中遊走,最終又回到最初的原點。在擁擠的夜市中以極小的範圍,卻有極大地宣傳能力,而這種角色卻因為機械化的發展而可能逐漸地消失。

透過空間創作,作為事件上的保留,且呈現漫遊者的過往。空間,讓漫遊者的故事畫下個句點,也讓夜市廊道開啟新的故事章節。期待往後行人與此空間互動,經歷漫遊者的過往,成為新的事件的節點。

思維之後,一種連綿地景的都市佔領
倒角錐般的塔,佇立在夜市當中,藉由上面的帷幕(招牌)與搖晃吸引目光,進而關注下面的發聲舞台,形成集會場所的核心。?發聲塔?遊走到他處亦成為場所的焦點,重新定義舞台不再是個扁平的空間,樹立的空間形式,在街道空間進行佔領跟創造一個延續性的連綿地景。

利用塔的空間形式佔據街道兩側,引誘人群在行走時關注發聲舞台。發聲者可藉由這個舞台與立面向外宣傳他想表達的事物,形成集會場所的中心。活動節點的設置擾動了原有行走均勻的速度,讓人在游走街道時有不同的節奏與速度,讓外來者更加了解這條街的樣貌。並且以這樣的原型(prototype)去複製,讓單元接續形成承載街景的連綿地景。
棚架。塔與人尺度關係棚架。塔與人尺度關係;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棚架。塔與人尺度關係棚架。塔與人尺度關係;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棚架。塔 的構築關係;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棚架。塔 的構築關係;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棚架。塔 上-下層結構細部詳圖;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棚架。塔 上-下層結構細部詳圖;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棚架。塔上層結構細部詳圖;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棚架。塔上層結構細部詳圖;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施工過程
兩組倒錐狀塔端部銜接細部銜接;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兩組倒錐狀塔端部銜接細部銜接;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上層結構組裝;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上層結構組裝;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混凝土與下層結構木平台角鋼接點放樣施作;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混凝土與下層結構木平台角鋼接點放樣施作;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下層結構鋼筋綁紮+C型鋼接頭固定;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下層結構鋼筋綁紮+C型鋼接頭固定;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下層結構混凝土澆置;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圖片說明:下層結構混凝土澆置;圖片提供:易新設計


作品資料表
作品名稱:連綿地景─棚架。塔
作品地點:台中市逢甲大學
業 主:逢甲大學
主要用途:臨時建築、景觀設施

建 築
設計團隊: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逢甲建築實構
主 持 人: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鄭博仁
逢甲建築實構-沈揚庭。
主創作者:林裕軒
參 與 者:羅鈞桓、林志豪、洪彰、林鈺蕎、黃舒暄、范雅涵、黃湘穎

施 工
實作團隊:林裕軒、羅鈞桓、林志豪、洪彰、林鈺蕎、黃舒暄、范雅涵、黃湘穎

材 料
建 築:南方松、L型角鋼、C型鋼、混凝土、膜、夾板、鋼索、鋼索夾、緊張器、二度底漆、平光噴漆

基地面積:20㎡
建築面積:20㎡
總樓地板面積:20㎡

設計日期:2016年4月至2016年6月
工程日期:2016年6月
圖片提供:鄭博仁、林裕軒

設計團隊
鄭博仁
畢業於台南藝術大學 建築藝術研究所 藝術碩士(2003)
曾任職建築繁殖場(2000-3);姜樂靜建築師事務所專案設計師(2006-7);聯合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2007-14);大葉大學空間設計系兼任講師(2007-10,12);東海大學建築系兼任講師(2006-7, 2014-16)。現為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主持人、逢甲大學建築系兼任助理教授專業技術人員(2007-14,2016-今)。

沈揚庭
逢甲建築系助理教授,逢甲建築實構負責人,逢甲BIM中心組長

林裕軒
逢甲建築系大四學生(2016),第一屆逢甲建築實構成員

【延伸閱讀】
>Atelier Neo.E易新設計官方臉書、作品相簿
https://www.facebook.com/AtelierNeoe
http://goo.gl/McKMst
>[鄭博仁]建築作品集 便是最好的旅行收藏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2036-AtelierNeoE
>[鄭博仁]旅行 本來就不是件正經事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12035-AtelierNeoE
>[Atelier Neo.E 易新設計] 洄宅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6327-AtelierNeoE
>【Atelier Neo.E易新設計】─1+1。家工場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60523-AtelierNeoE
>【Atelier Neo.E易新設計】─內皮層之家/台中陳宅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63204-AtelierNeoE
=====================
圖面、文字/Atelier Neo.E易新設計
整理/王進坤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欣建築-作品導讀】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50154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https://solomo.xinmedia.com/archi/collect/topicsview
易新設計鄭博仁逢甲建築系沈揚庭林裕軒棚架。塔實構築地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