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1. 首頁>
  2. 旅行

專訪徐崇育:用柔軟的心去面對這個世界

By 欣音樂2017/04/20
article cover

圖片說明:低音提琴家徐崇育(攝影:Enol Chen)可以先逛一下唱片收藏嗎?走進低音提琴家徐崇育位於新店地下室的工作室,平時提供教學與練團使用,一眼望去,除了心愛的低音提琴、鋼琴、節奏樂器之外,還有各式種類的爵士樂黑膠與 CD,許多都是他於紐約求學時所購買,他十分耐心地解說這些唱片。「這邊是拉丁的、這邊是爵士的,還有一些有關於黑人歷史的……。」「你知道 Charlie Haden 嗎?這張超好聽!」「Mongo Santamaria 的 Bass 手是我的老師,我買音樂都是這樣,一定都是有一些關聯。」除了爵士樂也聽 Motown,收藏也少不了啟蒙恩師 Cecil

低音提琴家徐崇育(攝影:Enol Chen)

圖片說明:低音提琴家徐崇育(攝影:Enol Chen)

可以先逛一下唱片收藏嗎?走進低音提琴家徐崇育位於新店地下室的工作室,平時提供教學與練團使用,一眼望去,除了心愛的低音提琴、鋼琴、節奏樂器之外,還有各式種類的爵士樂黑膠與 CD,許多都是他於紐約求學時所購買,他十分耐心地解說這些唱片。

「這邊是拉丁的、這邊是爵士的,還有一些有關於黑人歷史的……。」「你知道 Charlie Haden 嗎?這張超好聽!」「Mongo Santamaria 的 Bass 手是我的老師,我買音樂都是這樣,一定都是有一些關聯。」除了爵士樂也聽 Motown,收藏也少不了啟蒙恩師 Cecil McBee 的樂團 The Leaders,以及個人新作《給年輕的搖籃曲》所合作的鋼琴大師 Harold Danko 的唱片。

「每一張專輯其實都有很多故事,有些跟我也有切身關係。」剛過 40 歲生日的徐崇育在大學時,彈電吉他玩搖滾樂團,畢業後買了第一把低音提琴,獨自前往紐約學習爵士樂,當地旅居 8 年之後,返台發行的首張爵士創作專輯《Homeland》,即獲得第 26 屆金曲獎演奏類的三項提名,以及第五屆金音獎「最佳爵士專輯獎」,當初在台灣一起玩樂團的朋友,幾乎都已經轉行做其它的工作,很少人像他一樣繼續朝著音樂之路邁進。

新作獻給堅持夢想的年輕人

「回來以後的創作都是這個感覺,我特別選這樣的鋼琴手與鼓手。剛好又遇到了 Harold Danko,我又認識 Billy,完全是我最理想的聲音,因為我知道他們絕對能幫助我詮釋創作。」

首張專輯是在紐約生活的心境,新作《給年輕的搖籃曲》則是徐崇育回台之後,另一個階段的音樂追尋,改以鋼琴三重奏為編制,找來兩位重量級爵士樂大師,鋼琴家 Harold Danko 曾加入過 Woody Herman 的大樂隊,也跟 Chet Baker、Lee Konitz 及 Gerry Mulligan 這些傳奇樂手合作;鼓手則跟前作一樣是 Billy Drummond,也是徐崇育在紐約大學的老師,彼此擁有一定的默契,十分尊重他的創作。三位音樂家徐崇育、Harold Danko及Billy Drummond與專輯共同製作人Calice Chen於錄音現場(攝影:Ahron R. Foster)

圖片說明:三位音樂家徐崇育、Harold Danko及Billy Drummond與專輯共同製作人Calice Chen於錄音現場(攝影:Ahron R. Foster)

「這次歌都比較慢,所以我參考一些很經典的聲音。」於是三位跨世代的爵士樂手,協力打造出這張十分具有「重量」的爵士作品,封面外殼刻意以鐵片包裝,所流露出典雅的調性,也不禁讓人想起當年 Bill Evans 的三重奏,那張雅俗共賞的經典《Waltz for Debby》,新作恰好也有一首命名為〈Waltz for Calice〉的曲子,特別題獻給他的妻子 Calice。

新作跟 Bill Evans 的緣分似乎不僅如此,這次是透過Bill Evans 最後一任 Bass 手 Marc Johnson、也是恩師的牽線之下,徐崇育才認識 James Farber 這位爵士界的資深錄音師,並特別回到紐約,歷史最悠久的現代錄音室 Sear Sound 錄製。所播放出來的音符皆由操刀過許多 ECM 專輯的 James Farber 把關,也讓樂器表現出更真實的情感。

除了跟大師們在錄音室的合作,新專輯這次三重奏的編制,6 月即將在賓州鄉間的爵士俱樂部 Deer Head Inn 演出,爵士鋼琴手 Keith Jarrett 的現場專輯《At the Deer Head Inn》即在此地錄製。

相較於重視歌詞的流行音樂,爵士樂雖少了語言的隔閡,但要站上國外的舞台仍然具有難度,徐崇育形容就像外國人學歌仔戲般,美國聚集世界一流的音樂家,他說:「這是別人的文化,要做到一定的水準非常艱難。」

台灣本土爵士創作新浪潮

「台灣有一個算是最早年輕一輩,彈爵士鋼琴的……你知道他是不是?他很有自己的想法。」我們繼續在 CD 櫃前閒聊,雖然恩師 Cecil McBee 的唱片大部分都放在家中,但卻發現一張台灣本土爵士創作的經典《鹿港》,當大部分樂手還在臨摹國外大師的風格時,鋼琴家吳書齊以祖先橫渡黑水溝來台開墾為發想,所寫下的爵士樂概念專輯《鹿港》,徐崇育形容他像是 Thelonious Monk 般的天才,可惜 34 歲即英年早逝,僅留下幾張珍貴的錄音。

跟徐崇育差不多時間、從歐美學習爵士樂回國的年輕樂手,像是謝明諺、曾增譯也緊接著吳書齊的腳步,返台後陸續發表個人創作,彼此常聚在一起演奏,相互鼓勵,漸漸形成一股爵士創作風氣,「明諺、增譯……等,我們這批(樂手)非常重要啊!可能也就只有我們這些人,清楚知道彼此在做什麼,可以體會目前的處境。」徐崇育與古巴bata手鼓老師Daniel Rodriguez(攝影:Calice Chen)

圖片說明:徐崇育與古巴bata手鼓老師Daniel Rodriguez(攝影:Calice Chen)

而從台灣到紐約之後,徐崇育才真正接觸到古巴音樂,體會到它跟爵士樂的差異,除了是台灣少見的低音提琴手,目前他也身兼 Soy La Ley 古巴爵士樂團團長,近期也將於欣講堂有一場「Your Cuban Mixtape 用音樂打開古巴的鑰匙」講座,分享所私藏的古巴音樂歌單。他建議對於爵士樂有興趣的年輕人,有機會應該出國見識,「爵士樂需要環境,不是需要學校,也不是需要學位,像是跟 Cecil McBee 這些人相處,就像是講母語的人相處一樣,那這些人講母語,你不去找他們要去找誰呢?」

「我也不那麼適合去做流行音樂,可是要有個契機,像是我有跟王力宏合作做爵士樂,也是很開心。」人生如同電影《越來越愛你》(La La Land)的劇情般,追尋真正爵士樂的樂手,不論新舊,幾乎都面臨到的現實生活或商業性的掙扎,為了理想追求創作、製作專輯所花費的許多成本,幾乎難以回收,徐崇育知道除了自己沒人會去在乎這些,動力得靠強烈的創作慾去維持,他突然想起 Cecil McBee 所說的那句話:「你有沒有 career 其實人們會決定。」

似乎聽來有點宿命論,但不論是當年黑人爵士樂手所面臨到的種族壓迫,或是台灣這群年輕爵士音樂家在生計上的考驗,他們都勇於面對這些挑戰,才讓樂迷如我有機會享受到這些美麗的音樂果實,也就是我們眼前的這些 CD 牆。

「你可以聽 Bravo 的廣播喔,5、6 這兩個月,每個禮拜二晚上 8 點我會代班主持史茵茵《爵色漫舞》的節目,例如有一集就是講紐約的現場爵士,哪些是有重要歷史的演出空間,也會跟著故事放音樂。」徐崇育平時從事演出與教學工作之外,之後將會在廣播電台主持節目,更直接地跟大眾傳遞爵士樂與古巴音樂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