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意點創異劉建億/臺北市「老屋新用」精神:以「交換」概念活絡鄰里

By 欣建築2020/05/28
article cover

width=999攝影/吳宜晏

本次欣建築專訪「109年老屋新用計畫交流工作坊暨成果冊出版」計畫主持人劉建億,分享這三年執行「老屋新用計畫」的過程和策略手法,由其自身參與老屋改造行動述說起,探討除了改善舊城區的硬體環境,還能帶動哪些地方文化價值,建立街區生活的情感鏈結。
本次專訪將分為二篇,本篇記錄:此項計畫的核心精神,如何從政府所提供的平臺,及私有空間開放共享的案例,進而推廣老屋活化建立觀點。
時間:2020年5月18日
地點:基隆「暖暖六七」
受訪:劉建億/109年度老屋新用計畫主持人、意點創異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採訪:欣建築社群副總監 吳宜晏、欣建築採訪編輯 邱佩儀

width=999攝影/吳宜晏

面臨老屋在舊城區的困境,重新拾回人與土地的關係。
「老屋新用」計畫主持人劉建億分享臺北市都市發展的現況表示,臺北都市發展至今經濟重心早已從西區(舊城區)逐漸移至東區,居民普遍對於整建維護的意願不高,由於舊城區因產權複雜,甚有產權人輾轉多代找不到人等因素,很難適用都市更新條例進行拆除重建來改造老屋。
在面臨高屋齡、居住環境老舊破損等困境,試著找出一些方法,讓市民的生活條件能得到一些新的維護及修繕方法,延續建築的生命週期。計畫主持人劉建億分享,希望能藉由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左鄰右舍的產權人,大家來討論「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就長遠面向來說,當面臨重建時,彼此才有生活的共識。

「老屋新用」計畫的緣起,以政策支持公、私有閒置老舊建築。
由於老舊城區很難適用既有更新機制進行整合,促成「老屋新用」計畫。劉建億分析老屋現況:「首先,舊城區產權複雜,不易拆除重建;第二,當拆除重建後,造成鄰里間的人際關係疏離,原有老城區人親、土親的社區互動就此消失;第三,老房子具有一定文化資產價值及歷史性,但擁有文化價值的房子卻佔少數,絕大多數是臺北最普遍常見屋齡40年以上的步登公寓及老舊街屋,儘管如此這些房子卻面臨一些漏水、老舊管路等其他問題產生,我們卻無視於它的存在」。大多數人內心的想法,認為老房子總有一天會重蓋,因而繼續忍受品質不好的生活環境。

width=999臺北舊城區常見街屋;圖片提供/意點創異

width=999步登公寓;圖片提供/意點創異

width=999臺北舊城區常見老屋;圖片提供/意點創異

臺北市都市更新處嘗試了補助辦法的機制,大同區、萬華區目前已完成初步示範,今年度「老屋新用」計畫區域將擴及至中正區,鼓勵大家能務實地面對房屋老舊的問題,並做適當地修繕、精準地解決老房子的問題,提高空間使用者的生活品質,也能貢獻自身的專長。「用修繕的部分交換專長,貢獻場地並策辦具有公共性的活動,用交換概念來活絡鄰里,促成老屋新用。」計畫主持人劉建億說道。

從空間經營者、使用者的興趣和技術出發,創造街區新能量。
「老屋新用」並沒有特別設限空間使用的類別,而是從空間經營者的角度進行思考活絡街區的可能性。劉建億分享106年自然染工作室(高淑玲老師)案例,此為私人住宅結合工作室,回饋活動方式可依據空間使用者能負擔的部分提出,像是通過改造後的門面在騎樓進行在地生活分享、留一盞燈給夜間的用路人,為街區的日常帶來更多不同的面向可能。

width=999自然染工作室(高淑玲老師)改造前;圖片提供/意點創異

width=999自然染工作室(高淑玲老師)改造後;圖片提供/意點創異

老屋新用《居所本事》專書介紹:

找回巷弄間的人情味─從社會網絡角度引動空間再生
大同區、中正區及萬華區等沿河岸周邊地區作為臺北都市發展的起源,不只承載著人們對城市的生活記憶,更承襲昔日空間紋理(Urban fabric)與生活型態,面對都市發展東移、產業環境變遷與人口結構驟變的挑戰下,臺北如何驅動都市再生便尤顯重要。

面對超過半數屋齡達數十年以上的房屋,臺北從門戶計畫到行政區再生計畫為核心,發展出多元的都市再生行動,無一不是為了提供民眾更安全的居住環境、更好的生活品質。

面對舊市區特有人文、歷史紋理,臺北多年來更致力於都市更新「整建維護」與「社區營造」政策的改革,並期望透過更多元的環境再造方式,在延續建築物的生命週期或取得新的空間使用同時,仍能保有在地故事性以及社會網絡間互動的可能性,臺北「老屋新用計畫」即是如此。


以「老屋新用」共創富有溫度與人情味的城市
以臺北「老屋新用計畫」而言,在作為社區經濟與街區再生實驗行動定位下,一方面藉由空間改造滿足使用者需求與探討「硬體修繕」技術增加整建維護政策操作彈性,另一方面則透過輔導團隊機制促成政府、專業者與民眾的多方合作促使在地社群重新思考單一空間與都市發展的關係。更為重要的,空間進駐者作為都市再生推廣夥伴,無論是將新用途植入既有建築物乃至與周邊空間、組織共同策畫活動倡議「空間共享」概念的過程,都有助於都市更新制度朝向更多元、更具公益性的光譜發展。

總的來說,臺北「老屋新用計畫」就是希望藉由不同族群的觀點與行動,為冰冷的都市規劃尋求更具彈性的解方,共同「找回臺北巷弄間的人情味」。

專書看點:
1.老屋新用空間故事
2.整建維護小知識
3.臺北市老舊街區發展脈絡故事
4.特別收錄:老屋活化國外案例

專書試閱:
1.專書大綱及摘要
2.案例介紹
3.臺北老屋新用地圖

專書訂購:
博客來網路書店: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96030
五南網路書店:https://www.wunanbooks.com.tw/product.php?isbn=9789865464714

【延伸閱讀】
【延伸資訊】
==========
撰文、編輯/邱佩儀
圖片提供/意點創異
攝影、校閱/吳宜晏

更多作品相關訊息,請上【欣建築-台北老屋新用計畫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老屋新用台北舊城區老屋活化整建維護步登公寓老舊街屋意點創異劉建億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