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ke advertisment

PR

  1. 首頁>
  2. 生活

2019台北老屋新生評審分享/連振佑:老屋與新社群的纏繞新生

By 欣建築2019/10/18
article cover

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非住宅類入圍作品:什木工地;圖片提供/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執行小組(首傑藝術)

要活就要住/

老人家總是說:「古厝沒人用很快就會壞了。」一語道破屋子的生命週期、樣貌與使用者相伴不可分割。
每一棟屋子新落成時閃映著當時代的光芒,或許是街區改正的新洋樓,或許是面露窯燒色澤的紅磚屋,直到有一天周邊的事物都更迭了、使用者搬走了,於是屋子靜靜地佇立看著眼前的人們繼續寫當下的故事。
直到有一天,老屋迎來了新的生命。一群新的面孔走入老屋,他們愛上了歷史的痕跡、擁抱彷彿被拋棄的形式與格局,當他們再次進駐屋子,這老屋新生不僅是讓屋子有了新生命,其實住/駐進裡面的人也有了新生命、新生活,街區也因此有了新活力、新樣貌,整個城市都因此而新生舞動起來。
「屋」是社會力X設計力的再現
大自然裡許多「屋」、「巢」的生命力也是跟著使用者、社會結構相伴而生。「巢」屬象形字,是鳥銜樹枝編築成簍狀窩居樹上,雛鳥與成鳥在小簍子裡共同構行了家屋,歪斜的開口經常是為了防禦保護的功能。與人類的屋子相仿,「巢」一旦失去了鳥,就失去了生機,編築的樣式反映著鳥類與自然之間的生存法則。

蜜蜂是具有優良社會性的昆蟲,美麗的蜂巢透過工蜂採蜜、轉化成蜂蠟,分工合作將一層薄薄的蠟鱗形成蜂鏈、環鏈等等,經過精雕細琢而成一個個正六角逐漸相連組構完成蜂巢,與來來往往的蜜蜂共同展現出社會力及精巧的建築營造智慧。

大自然裡有許多這樣的案例,鳥巢、蜂巢、蟻窩…..等等都是,「屋子」的生命由居住其中的群體所賦予,老屋的美是社會力的再現,而非只是材料與結構的精巧而已。
老屋新生就是「再結構社會」
「中南街」是南港區早期開發的要徑,這條老街隨著大台北的發展而呈現不同樣貌,大多當年繁華吸睛的「豪宅」如今是沉穩默默地看著眼前車水馬龍。

「什木工地」選擇進住/駐街上一棟老屋,除了在硬體上用大面玻璃點亮老街,在高挑的斜頂下利用舊木窗戶搭造閣樓房間,使得物件組構之間展現出美感之外,一如鳥巢、蜂窩展現的社會力,這裡面規劃木工教學區、木地板拼接練習區,老街裡注入老技藝的力量,進進出出的人們在這裡學木工、構思未來空間,這裡隨時歡迎大家走進來體驗、感染大家對木工手作的愛;經營者與社區居民成了朋友幫忙修修椅腳、釘個小木櫃,它的力量已不僅是建築物的再生,是舊街區的社會網絡再結構、傳統技藝的承傳新生,老街也跟著有了新榮光。

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非住宅類入圍作品:什木工地;圖片提供/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執行小組(首傑藝術)

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非住宅類入圍作品:什木工地;圖片提供/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執行小組(首傑藝術)

像拼圖一樣慢慢漸次新生
另一處充滿社會力再生的老屋是「南機場樂活園地」,這處曾居住將級軍官的宿舍閒置之後變成垃圾堆置、遊民暫棲的地方,改造尹始即充滿著社會力量的運作。迥異於設計師操刀勾勒綺麗的願景,這裡係由里長邀請台大城鄉所劉可強老師帶領學生和社區居民一起討論program並且動手施作。建物雖由國防部同意區公所代管,但是絕大部分的改造與後續經營費用都是透過募款挹注來實現。

歷年來這個原被視為「都市毒瘤」的角落沒有拆除重建,卻反而陸續建立起照顧關懷據點、第一個台北市圖社區借還書站、課輔教室、社區廚房、食物銀行等等,相較於許多嶄新建設成了蚊子館,這裡屋子雖老,但從0歲到逾百歲都在這裡找到了安身的角落,宿舍群裡進駐了更多的生命,從樂活園地發散,讓南機場區域得到了這個時代新的自明性,里長也獲得了總統文化獎的肯定。

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社會空間類入圍作品:南機拌飯;圖片提供/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執行小組(首傑藝術)

新的勞務付出型態再生忠恕市場
南機場二期整宅於1968年竣工時是當時住宅社區的典範,新式集合式住宅五樓連棟環形建築物形成城中城。「南機拌飯」空間所在的地下室空間原為南機場忠恕市場,鼎盛時期有200多攤商、購物民眾萬頭攢動。但隨著時間與產業型態演變,市場於2015年結束營業歸於閒置沒落,許多攤位改為停車場或倉庫使用。

「南機拌飯」
組成團隊進駐這個冷清的空間並摸索建立起「勞動合作社」運作框架,成員之間透過貢獻勞務建立起運作的動力與機制,發揮彼此的專長、擴大加成合作的效能與價值,因此具有跨領域共謀創新解決問題能力的創意方案。
他們用移動式木牆板彈性型塑空間,裡面有一個社區客廳,每月固定一次變身為社區小家電診所;任一個居民都可以共同來使用這兒:有時一起做飯共食、嘗試新甜點,小朋有放學後來找大哥大姊們聊天課輔,高齡者也漸漸地習慣來這裡看報紙、唱歌。這裡不再是陰暗的角落,注入新活力已然掩蓋了汽機車轟然的引擎聲。

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社會空間類入圍作品:南機拌飯;圖片提供/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執行小組(首傑藝術)
新時代、新的人屋共生模式
時代確實不同了,老屋早已看盡「巢起巢落」,它靜靜地等著這個時代的各個社群發掘它的潛力,用全新的人屋共生模式進住/駐繼而擦亮蒙塵的硬體。

令人驚艷的老屋新生不是憑空置入新的機能與綺麗的材料,而是社會裡許許多多大小不一早已運轉著的齒輪們,正好找到、卡入一個關鍵的樞鈕位置,讓整個社會再結構起來、讓社會力藉此重現出來,組織更多社會網絡。

面對整批建築同時拆除改建不易,期許為地球減少生產更多鋼筋混凝土廢棄物,為了找回老屋子的記憶與風味,我們應該更關照如何用整建、維護的概念,以當時代人們與舊世代屋梁共生的手法,使得老屋與城市有機地共生成長。

鳥巢一旦失去了住客就同時失去了美麗的鳥鳴,僅存的樹枝編織很快地就敗壞;蜂群搬離了精巧的六角建築意謂著這區域內採蜜授粉的功能也將消散,失去的不只是蜜蜂而是生態。人類的生活、產業型態或許不斷地演化前進,然而不變的是老屋與人的關係一直是相依相存的,且讓我們用軟硬兼具的「社會角度」來新生老屋。

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社會空間類入圍作品:南機拌飯;圖片提供/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執行小組(首傑藝術)

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 評審分享
連振佑 簡介
連振佑;圖片提供/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執行小組(首傑藝術)

中原大學景觀學系副教授,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博士。

長期關注環境與人的關係、提倡「社群協力營造社區」概念,努力促成Place-making、地方再生、以 Temporary Urbanism 理念促進「空間分享」;致力以參與式規劃設計手法邀請更多關係人共同邁向協議、自治及共享的生活環境。

【2019台北老屋新生-評審分享】
> 2019台北老屋新生評審分享/黃金樺:為台北創造有溫度的生活感,老屋新生讓新舊風景產生對話

> 2019台北老屋新生評審分享/游智維:城市老屋溫度,點燃文化烈火

> 2019台北老屋新生評審分享/連振佑:老屋與新社群的纏繞新生

【延伸閱讀】
> 「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獲獎名單揭曉!「台北溫度」呈現公私協力推廣老屋改造行動典範!

> 「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徵件8/9截止,以「台北溫度」為題廣邀台北老屋活化提案!


【延伸資訊】
> 台北老屋新生 臉書粉專

==========
圖文提供/2019「台北老屋新生大獎」執行小組(首傑藝術)
撰 文/連振佑
編 輯/邱佩儀


更多建築相關活動資訊,請上【欣建築-競圖獎項報導
旅遊看建築、建築知文化、文化說歷史,更多建築知旅請上【欣建築

台北老屋新生大獎連振佑台北溫度老屋新生老屋改造台北建築非住宅類社區營造共生模式
fake advertisment

PR

fake advertisment

P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