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美國工作一段時間後,邱文傑回到台灣執業。時逢對岸挾帶龐大文化資源,加上個人社會特質驅使,邱文傑開始在各種創作中挖掘台灣建築可靠攏的風格或論述,輕構築、反射材質、柔軟的建築語彙,甚至是社會設計中都能見到他的身影……最新作品「山屋」不僅是邱文傑建築作品的集大成,更可從中一探其歷年建築生涯

Mar 19, 2021
回顧山屋裡的間接共生 邱文傑筆下的建築思辯
在今年普立茲克獎公布之前,2021年初台灣建築界最熱鬧的盛事莫過於邱文傑建築師偕同其事務所 AxB Architecture Studio,在剛完工的山屋舉辦個人建築展。兩個月展期中,除了靜態展覽,亦廣邀各界建築人來參與周末座談分享,與建築師本人唇槍舌戰!
邱文傑講述其作品;攝影/吳宜晏
周末建築開講現場;攝影/吳宜晏
「間‧接‧共‧生 Indirect Mutualism」是本次建築展的主題,亦是邱文傑在其建築生涯中一直在尋找的台灣建築文化定位。邱文傑擷取個人童年在條通的巷弄文化,隨處可見的騎樓及與其共生的人們,是台灣市井小民面對生活時的強大生命力。屋頂各種加蓋鐵皮不一定代表劣質,換個角度看

Nov 13, 2020
台北山屋 混合共生台北學/打開台北×欣建築開箱
「如果台北天空出現一個巨大磁鐵,吸起所有鐵皮違建;我將它們融解、煉金成台北山屋。」建築師邱文傑說。當王大閎建築師完成國父紀念館後,台灣建築論述開始出現空白,大中國主義的現代化建築已死、閩南三合院建築遠在金門馬祖,邱文傑建築師一直在創作中尋找台灣六、七零年代的建築語彙。台北山屋;圖片提供/邱韻蓁走在外雙溪的巷弄裡,尋常的台北街景突然以大片的金屬牆面反射陽光:歡迎來到台北山屋,山屋是山屋口口的第一件作品,「口口」是兩塊空白的畫布,可以填入各種可能,也留給未來無限想像。世界上最美的東西是人與人之間的關

Mar 10, 2020
邱文傑與廖明彬對談:看見建築的藝術性,守住建築的溫度
邱文傑建築師(左)與廖明彬營建家(右);圖片提供/原點出版看見建築的藝術性,守住建築的溫度邱文傑建築師 ╳ 廖明彬營建家邱文傑:做育幼院這個案子,可以說是我職業生涯目前為止,執行最久的案子,但人生也就是這樣,很多事情要到後來才會明朗,才能釐清做這事情需要的時間,原來要這麼長,這十年來,整個設計過程一直在演變進化,但,我認為這一路就是「承諾與實現」的過程,而且我一開始就有這個意識,要跟大家走在一起,面對所有的變化,盡量做到最好。我沒辦法形容這樣堅持到現在是為了什麼,我是很愛做設計,也希望把設計做好,但我總覺得這背後,應該還是有更重要更有趣的事情。我記得我跟楊牧師說過「I came here fo

Mar 10, 2020
《在山中造一個家》六龜山地育幼院新院舍築成記
六龜山地育幼院新院舍;圖片提供/原點出版楊子江(六龜山地育幼院院長)╳ 李濤(關懷台灣文教基金會董事長) 邱文傑(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主持建築師)╳ 廖明彬(清水建築工坊負責人) 傳承於六龜山間的志工精神,為孩子們打造安穩成長的家十年建成的育幼院新院舍,沿途對建築根本價值的不斷論辯!共生建築╳偏鄉新地標╳地域創生書中以六龜山地育幼院新院舍建造紀錄為軸線,從偏鄉建築的設計與建造切入,重新耙梳這樣一個充滿獨特性的機構需要什麼樣的建築、而這樣的建築空間又將帶來什麼樣的意義?「為了使用者而建造」,或許是六龜山地育幼院新院舍建造

Jan 8, 2020
新竹市圖書館新總館競圖入圍─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作品
大草坡透視;圖片提供/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關於基地新竹市立圖書館之基地位置坐落於「新竹之森」景觀策略之二條綠帶間,先天條件暗示著本基地扮演串聯綠帶之角色。「新竹之森」綠帶計畫之構成包括基地南邊之護城河、幸福廣場至東門城,以及基地東側之綠園帶及東南方的隆恩圳。假日時大量人潮聚集於基地東側的以娛樂性質為主之巨城商圈,若本案可分流部分前往巨城人潮,創造人文層面較豐富的休閒場所,可成為都市中人文核心,更能提升大眾的知識水平及城市的藝文風氣。基地與綠帶關係圖;圖片提供/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基地配置圖;圖片提供/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一層平面圖;圖片提供/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二層平面圖;圖片提供/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

Nov 28, 2019
2019新竹市都市環境景觀發展論壇〈三〉/城市建築與歷史的正面回應
2019新竹市都市環境景觀發展論壇〈三〉/城市建築與歷史的正面回應;攝影/邱佩儀〈圖片構成/吳宜晏〉由新竹市政府主辦,台灣現代建築學會及實踐大學建築設計學系協辦,中原大學及木喬音像整合製作有限公司執行「2019年新竹市都市環境景觀發展論壇」於日前展開。本屆論壇以「Cities for People」主題,邀請來自於東南亞諸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菲律賓、泰國)的都市專業者,以及與城市為軸,分享其操作經驗及見解。同時也邀請近幾年來在新竹都市空間中規劃和實踐的專家們,講述其參參與的新竹經驗。試著以分享、回應、討論,激發相互借鏡的可能性,藉以重新整理下階段都市治理的發展方向。「2019新竹市都市

Oct 14, 2014
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華山連通廊道
文字、圖片提供/大涵建築師事務所 圖片說明:華山連通廊道;圖片提供/大涵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說明黑暗城市之華山千層野台Plaza of darkness / Space of dust廣場的黑 / 空間的灰Black hole / super energy黑洞 / 超能量想用力做一個人來人往不易察覺的場所想不要干擾古蹟想一顆樹都不要動理性>感性 但 直覺>理性柱子是物件的參考座標(雖然一般人不會在乎)一橫一豎,一豎一豎,一橫一豎一個梯‧走人一個梯‧看人一個梯‧坐人一個電梯‧藏人place for people to gaze, to see, to dance, to gather and

Oct 13, 2014
邱文傑-旅行就像是造血的骨髓
Text /蘇琨峰 Photo /蘇琨峰路過位於民生社區的大涵建築師事務所(JAY&RAY ARCHITECT),以大片透明玻璃及淺色的木頭門板所組成的大門,從外頭便可直視事務所內辦公區與排列各角落的建築模型,絕對是令人無法忽略的一幕。一進門便看到門口會議桌上正趕著組合的模型,不時進進出出的客戶,感受到的是事務所的繁忙與快節奏,就連主持建築師邱文傑在接受訪問前也才從另一處會議匆匆趕回,特地在下一場會議前撥個空與我們談談旅行的回憶。圖片說明:位於民生社區的邱文傑建築師事務所;蘇琨峰攝「過往旅行中的經

Apr 28, 2014
[建築人的少年夢] 太空人、UNKNOW、詩人
撰文/何凭融(何熊貝),圖片/忠泰建築文化藝術基金會1.關於少年夢,請問15歲以前的你,最想完成的夢想是什麼?(或是想成為什麼樣的人?)邱文傑:恩…. 太空人吧!或是建築工人!何熊貝:是什麼樣的啟發會讓你想當太空人?邱文傑:因為就是對太空感到好奇,我們居住在地球裡卻無法看見地球的樣子,如果能當上太空人從太空往回看的話,就可以一睹全貌。另一方面是那可以呈現一種孤獨的狀態,一種把自己抽離現實,回來看看自我生長的地方。何熊貝:其實從太空人到現在的建築師,兩個職業之中有很大的落差。邱文傑:是啊!其實事情也不是一定就要這麼絕對。比如說我小時候除了當太空人之外,就是喜歡摺紙。把紙拿來剪裁、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