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AS design and research事務所由洪人傑與Kulthida Songkittipakdee成立,事務所通過「設計+研究」並行的方式,探討亞洲自身的建築語言,不斷找尋源自本土的設計方式;他們著重於自然與人造自然的模擬,透過城市自身的衍生找尋另一種建築自然性。本次專題除收錄HAS事務所近年作品,更透過專訪分享他們觀察上海和曼谷年輕建築師的機會與台灣年輕建築師在國際上發展的可能性。

May 26, 2021
HAS design and research作品-泰國首創建築工藝 佩提卡森藝術家工作室
立面鋼管磚結合土壤噴塗是泰國首次研發的建築工藝;圖片提供/Ketsiree Wongwan
佩提卡森藝術家工作室(Phetkasem Artist Studio)隱藏在曼谷市郊的住宅區中,該處是泰國典型商品房,於30年前被開發商大批量的在城市中複製建造,並快速蔓延至東南亞各個首都大城,產生一種無差异性的城市景象。然而,在這個住宅區中當地居民展現不同於常態住宅單元的生活型態,他們增建圍籬取得更大停車面積、加蓋屋頂獲得更多的儲藏空間、延伸雨棚滿足底層商業的靈活性,甚至利用盆栽侵佔道路以滿足小花園的私心。這些「即興」又和諧的人造構築,特別是金屬構建如鋼管和鐵棒等,不僅發揮材料結構與型態

Apr 6, 2021
HAS design and research作品「隱像感知─复星微型建築博物館」
隱像感知─复星微型建築博物館展現出獨特的視覺體驗;攝影/楊滾
「在未來,我們是否仍居住於都市卻嚮往著自然生活;抑或我們將離開都市,選擇自然環境並建構烏托邦生活?都市與自然之間的平衡關係在過去二十年中發生極大的變化,隨著交通方式的提升、城鄉網絡的串聯、數位產品的改變,不管是居住品味或視覺喜好皆發生扁平化的現象,在今日,我們是否仍有必要討論著差异性的存在?此次展覽藉由探討人文景觀與自然環境下的『隱像感知』,嘗試在扁平化的社會中重新提出一種面對未來的生活方式。」—洪人傑
「隱像感知:同濟建築的未來性|Invisible Sensibility ─ Futurity of the CAUP

Jan 15, 2021
尋找亞洲本土價值的建築新型態-HAS design and research事務所專訪
洪人傑與Kulthida Songkittipakdee;圖片提供/HAS design and research本次欣建築專訪HAS design and research事務所,從他們近年的作品開始,延伸到對東南亞建築方面的研究,以及事務所的發展策略,並分享他們觀察在上海和曼谷年輕建築師的機會與台灣年輕建築師在國際上發展的可能性。洪人傑(Jenchieh Hung)先生作為主持建築師與Kulthida Songkittipakdee女士在曼谷創立了HAS design and research事務所,透過「設計+研究」並行的方式,探討亞洲自身的建築語言;他們著重於自然與人造自然的類比,透過

Jan 5, 2021
HAS design and research作品「櫻庭」
櫻庭在夜晚提供村民另一種與櫻花林的互動;攝影/Rui Gu櫻庭 :感知櫻花林的大地傳說
櫻花林象徵嬌柔、美好與盛愛,在過去每家每戶總會在庭院種上一棵櫻花樹等待著幸福的到來,而這意義深遠的故事也影響著當代中國農村──甸苴村。櫻庭位於村庄入口的櫻花林中;攝影/Xiangyang Wu場地的櫻花樹穿過了櫻庭並自在的生長;攝影/Xiangyang Wu甸苴村距離雲南省昆明市區約莫一小時車程,不同於常態中國美麗鄉村的景色,甸苴村周圍環繞著工業製造廠、臨時鐵皮攤販、西洋風住宅樓,碩大的交通幹道讓典型的城鎮開發在過去十多年內獲得經濟提升。然而,作為與環境相依存的甸苴村也不敵時代的進程,山體大量遭受著砂石車的

Jul 15, 2020
對話未來:東南亞建築特輯/台灣建築雜誌
編輯序:東南亞建築的智慧
東南亞地處熱帶氣候,但是我們可以發現:無論是公共或商業建築,空調所佔的比重反而不像國內那麼高,這是怎麼辦到的呢?
因應終年高溫的氣候,東南亞建築有著獨特的構築、技術、材料等建築對應的模式,值得我們學習:從建築配置來看,建築朝向當地夏季的主導風向,建築群採用形體狹長、分散、開放式佈局,用廊道貫通,立面有著開敞的穿透性,並利用露台、走廊、室內地面不同高度做樓板錯層,運用其間之壓力差促進室內空氣流動,再輔以屋頂的大吊扇,形成良好的室內通風。此外,建築屋頂山牆做通透處理,「煙囪效應」成為白天室內熱空氣排出的管道,室外自然風則從外牆、地板的縫隙和簷口下方與牆之間的開口進入室內

Mar 2, 2020
HAS design and research作品「琴亭」
琴亭;攝影╱HAS design and research2019-2020年深港城市建築雙城雙年展(Bi-City Biennale of Urbanism╱Architecture, UABB)以城市交互(Urban Interactions)作為展覽主題,透過時間與空間試圖尋找未來發展的新可能性。深圳也因先天性獨特與多樣的地理資源,城市居住者可以在一天的時間中體驗山丘與海灘,這樣包容著兩種自然景觀的介面城市,讓居民得以感受到自由、自在與瞬時等可能性,位於大鵬新區的溪湧度假村正是最好的例子。琴亭坐落於深圳溪湧海灘;圖片提供/HAS design and research原場地荒廢且無人使用

Oct 24, 2019
HAS design and research作品「移動的丘陵──明珠之丘」
明珠之丘主入口鳥瞰©Jenchieh Hung
「我們感興趣的是,那些在上海的街道市集與里弄市場是如何構成獨特的自然景觀;另外一方面,這些市集如同變色龍般,隱藏在城市各個角落並提供特定居民日常所需。」 ── HAS design and research
2019年上海設計周主場館位於上海展覽中心©Shanghai Exhibition Center
上海設計周©HAS design and research
這是一個面積54㎡由明珠美術館發起的藝術生活實驗室,旨在於創造一個無邊界的藝術衍生品商店,並在上海最盛大的設計周展出為期三天的實驗棚子;同時明珠

Mar 5, 2019
「本土進化論」— 泰國當代建築群展
「本土進化論」— 泰國當代建築群展“Thainess”— Thai Contemporary Architecture
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即將展出「本土進化論」— 泰國當代建築群展由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主辦的《泰國當代建築群展》,將於3月16日(週六)在廣州市城市規劃展覽中心展開。此次展覽邀請了亞洲第一位舉辦「泰國當代建築群展」策展人與評論家的洪人傑先生,與12間泰國重量級建築事務所、共18位泰國知名建築師共同參與在廣州的第一個大型群展。
泰國古代遺跡大多源自於西元七世紀左右,泰國建築的歷史則可追溯至一千多年

Aug 7, 2018
上海衡復微空間將展出「新地域構築」─泰國當代建築群展
泰國在二十世紀80年代隨著東南亞冷戰的結束,社會加快其工業化與商業化的發展,除了房地產和辦公樓的大量建設外,對境外投資與開發政策的調整,促使曼谷作為首都大城反應在「縱向」與「橫向」兩向度擴張。縱橫兩向的發展,開啟泰國建築走向現代化發展與多樣化實踐的序曲,其中Architects 49更做為先驅,將本土專案做為國際外銷的媒介,打開外界對泰國現代建築的片段認知,並先後由澳大利亞《Images Publishing》發行事務所專輯,爾後再受日本《A+U》專訪出版《A49 Progressive Vernacular》,成功塑造世界對於泰國地域性、文化性、裝飾性等認知,但隨著內在政治型態與外部經濟泡